为您找到224个与“”相关的成语:
  • 狼餐

    [拼音] láng cān hǔ shí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 出山

    [拼音] měng hǔ chū shān
    [释义]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出处] 刘流《烈火金刚》第12回:“毁公路老百姓暴风卷土,歼敌人八路军猛虎出山。”
  • 蟠龙卧

    [拼音] pán lóng wò hǔ
    [释义]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 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 离山

    [拼音] měng hǔ lí shān
    [释义] 形容勇猛而迅速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5回:“那人使动手中双戟,犹如猛虎离山。”
  • 饿逢羊

    [拼音] è hǔ féng yáng
    [释义] 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 饿攒羊

    [拼音] è hǔ cuán yáng
    [释义] 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 清 酌元亭主人《照世杯 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 狼之心

    [拼音] hǔ láng zhī xīn
    [释义] 比喻凶残的野心
    [出处] 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 头燕额

    [拼音] hǔ tóu yàn é
    [释义] 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出处] 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 跳龙拿

    [拼音] hǔ tiào lóng ná
    [释义] 拿:取。像老虎那样跳跃,像龙那样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也是一个个有……虎跳龙拿之技。”
  • 诗龙

    [拼音] jiǔ hǔ shī lóng
    [释义]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出处] 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次柳汀韵》:“狂饮且共楼头醉,酒虎诗龙各自豪。”
  • 酒龙诗

    [拼音] jiǔ lóng shī hǔ
    [释义] 见“酒虎诗龙”。
    [出处] 清·丘逢甲《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诗:“粤水闽山文武会,酒龙诗虎主宾才。”
  • 拒狼进

    [拼音] jù láng jìn hǔ
    [释义] 见“拒虎进狼”。
    [出处] 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 蟠龙踞

    [拼音] pán lóng jù hǔ
    [释义]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 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 苛政猛

    [拼音] kē zhèng měng hǔ
    [释义] 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出处] 续范亭《老妇行》:“军阀盗贼真可恶!苛政猛虎向谁诉?”
  • 狼顾

    [拼音] láng gù hǔ shì
    [释义]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出处]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 贪如

    [拼音] tān rú hǔ láng
    [释义] 像猛虎和恶狼一样贪婪。形容贪婪无厌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心行贪如虎狼。”
  • 狼吞

    [拼音] láng tūn hǔ cān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 自投

    [拼音] zì tóu hǔ kǒu
    [释义] 投:进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
    [出处]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20回:“这薛刚真正胆大包天,不想生法报仇,反来祭扫铁丘坟,是自投虎口。”
  • 龙骧

    [拼音] lóng xiāng hǔ xiào
    [释义] 喻气概威武。
    [出处] 清·汉血愁予《崖山哀·胡闹》:“忽必烈坐宝帐龙骧虎啸,占住了燕京城铁裹铜包。”
  • 龙翔

    [拼音] lóng xiáng hǔ yuè
    [释义] 喻奋发有为。
    [出处] 明·叶蕃《〈写情集〉序》:“其盖世之姿,雄伟之志,用天下国家之心,得不发为千汇万状之奇而龙翔虎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