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224个与“”相关的成语:
  • 得翼

    [拼音] rú hǔ dé yì
    [释义] 同“如虎傅翼”。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二狐有将相之才,今从重耳,如虎得翼。”
  • 出山

    [拼音] měng hǔ chū shān
    [释义]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出处] 刘流《烈火金刚》第12回:“毁公路老百姓暴风卷土,歼敌人八路军猛虎出山。”
  • 龙拿

    [拼音] lóng ná hǔ tiào
    [释义] 拿:抓,握。像龙抓东西、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龙骧军,虎贲军,用着他龙拿虎跳。”
  • 狼之威

    [拼音] hǔ láng zhī wēi
    [释义] 威:威力,威风。形容威严的气派和声威
    [出处]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告大人暂息雷霆之怒,略罢虎狼之威。”
  • 狼餐

    [拼音] láng cān hǔ shí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 狐藉

    [拼音] hú jiè hǔ wēi
    [释义]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出处] 《宋书 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 刻鹄

    [拼音] huà hǔ kè hú
    [释义] 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出处] 《东观汉记 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 咽狼吞

    [拼音] hǔ yàn láng tūn
    [释义]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 威狐假

    [拼音] hǔ wēi hú jiǎ
    [释义]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出处] 北周·庾信《哀江南诗》:“或以集翼鷃披,虎威狐假。”
  • 窟狼窝

    [拼音] hǔ kū láng wō
    [释义] 窟: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不是宋江来和这人厮见,有分教,江州城里,翻为虎窟狼窝。”
  • 口残生

    [拼音] hǔ kǒu cán shēng
    [释义]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烦你们拜上小姐,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多蒙垂救,高谊已足千古。”
  • 豹狼虫

    [拼音] hǔ bào láng chóng
    [释义]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 张威

    [拼音] jiǎ hǔ zhāng wēi
    [释义] 犹言狐假虎威。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费尽他机智,只是要贪名固位,假虎张威。”
  • 鲸吞

    [拼音] jīng tūn hǔ shì
    [释义]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明·张景《飞丸记·明廷张胆》:“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敢拦挡?”清·徐芳《诺皋广志·寒空僧》:“先君子常言以桥
    [出处] 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 开柙出

    [拼音] kāi xiá chū hǔ
    [释义]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共斗

    [拼音] liǎng hǔ gòng dòu
    [释义] 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
    [出处]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狼虫

    [拼音] láng chóng hǔ bào
    [释义]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出处]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 凭河暴

    [拼音] píng hé bào hǔ
    [释义] 凭:从水中走过去;暴:空手搏斗;暴虎:空手打虎。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也比喻勇猛果敢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漫夸他陆地行舟,也何用凌空举鼎,凭河暴虎皆亡命,蝇头蜗角纷争。”
  • 龙化

    [拼音] lóng huà hǔ biàn
    [释义]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出处]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 龙腾

    [拼音] lóng téng hǔ xiào
    [释义] 声势壮盛貌。
    [出处] 明·陈子龙《望下邳作七言古》:“龙腾虎啸势莫当,谁知芒肠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