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224个与“”相关的成语:
  • 投畀豺

    [拼音] tóu bì chái hǔ
    [释义]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出处] 《诗经 小雅 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 傅翼

    [拼音] rú hǔ fù yì
    [释义] 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7卷:“得习吉之才笔,如虎之傅翼也。”
  • 视鹰瞵

    [拼音] hǔ shì yīng lín
    [释义] 瞵:注视。像老虎和老鹰扑食那样贪婪、凶残地盯着
    [出处] 清·洪楝园《后南柯·伐檀》:“虎视鹰瞵萃列强,竞称兵要犯封疆。”
  • 皮羊质

    [拼音] hǔ pí yáng zhì
    [释义] 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出处] 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 荡羊群

    [拼音] hǔ dàng yáng qún
    [释义] 老虎冲进羊群中。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同“虎入羊群”。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工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 踞龙蟠

    [拼音] hǔ jù lóng pán
    [释义]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出处] 宋 辛弃疾《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 下山

    [拼音] měng hǔ xià shān
    [释义] 形容勇猛而迅速
    [出处]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26回:“大有转身作一个‘猛虎下山’之势,劈面扑来,要想杨福一闪,他好乘势翻个跟斗,到杨福后面去。”
  • 啸龙吟

    [拼音] hǔ xiào lóng yín
    [释义] 啸:兽类大声吼叫;吟:鸣。像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比喻声音洪大或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2卷:“经云: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云:虎啸龙吟,物类相感,岂谬言哉!”
  • 生翼

    [拼音] rú hǔ shēng yì
    [释义] 同“如虎傅翼”。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 伤身

    [拼音] yǎng hǔ shāng shēn
    [释义] 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入关》:“大王,你只宜乘早击之,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
  • 口拔须

    [拼音] hǔ kǒu bá xū
    [释义] 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
    [出处]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一章:“于是就有一些专门拉纤的掮客,壮着胆子来找侦缉队长,想从虎口拔毛。”
  • 当道

    [拼音] shī hǔ dāng dào
    [释义] 危险的阻障,指作为不采取行动的借口而捏造的或夸大了的危险
  • [拼音] luō hǔ xū
    [释义] 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道:‘好却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须。’”
  • 狼贪

    [拼音] láng tān hǔ shì
    [释义]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陷关》:“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待长驱直把淆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 屁股

    [拼音] lǎo hǔ pì gǔ
    [释义] 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险的处境
    [出处]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 狼餐

    [拼音] láng cān hǔ shì
    [释义]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出处]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 狼餐

    [拼音] láng cān hǔ yān
    [释义] 见“狼餐虎咽”。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 狼虫

    [拼音] láng chóng hǔ bào
    [释义]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出处]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 色变

    [拼音] tán hǔ sè biàn
    [释义] 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出处]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 开柙出

    [拼音] kāi xiá chū hǔ
    [释义]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