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ē ròu sì hǔ
[释义] 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拼音] hǔ lüè lóng tāo
[释义]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出处] 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拼音] hǔ wò lóng tiào
[释义]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出处] 南朝 梁 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拼音] jī yīng è hǔ
[释义] 比喻凶残贪婪。
[出处] 《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拼音] lóng hǔ fēng yún
[释义]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出处]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拼音] lóng wēi hǔ zhèn
[释义]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 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拼音] wěi ròu hǔ xī
[释义]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拼音] měng hǔ shēn shān
[释义] 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出处]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拼音] mò yǔ zhī hǔ
[释义] 比喻怪石
[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楚能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
[拼音] náo sāo hǔ yǎng
[释义] 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
[出处] 《贤弈编》:“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拼音] chuí ěr hǔ kǒu
[释义]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出处] 《文选·司马迁》:“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张铣注:“垂饵,犹送食也。”
[拼音] chū lín rǔ hǔ
[释义] 乳虎:尚在吃奶的小虎。走出树林的小老虎。比喻勇猛的小将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兀术哪里敌得住这三个出林乳虎,直杀得两肩酸麻,浑身流汗。”
[拼音] è hǔ zhī xī
[释义]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拼音] fèng tàn hǔ shì
[释义]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出处] 《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李善注:“凤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叹犹歌也。取美壮之意。”
[拼音] hǔ yuè lóng xiāng
[释义] 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出处] 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拼音] hǔ xué dé zǐ
[释义]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
[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佛顶菊》:“先生之作,诚可谓虎穴得子矣!”
[拼音] hǔ xiào láng háo
[释义] 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
[出处] 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境外啊!猎中原虎啸狼号。”
[拼音] hǔ xiào fēng chí
[释义] 啸:兽类的长声吼叫。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出处]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夫虎啸风驰,龙兴云属,故重华立而元凯升,辛受生而飞廉进。”
[拼音] láng qián hǔ hòu
[释义]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出处]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
[拼音] láng sūn hǔ yān
[释义] 亦作“狼餐虎咽”。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人自来吃酒,主人安排些鸡、豚、牛、羊肉来做下酒。须臾之间,狼飨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