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éng shēng má zhōng
[释义]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拼音] gòu miàn péng tóu
[释义] 面目肮脏,头发零乱
[出处] 明 孙仁孺《东郭记 蚤起》:“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拼音] péng lǘ shēng huī
[释义] 蓬闾:简陋的房屋。使陋室增添光辉
[出处] 清·李汝珍《歧路灯》第四回:“孝移道:‘多蒙两位先生台爱,蓬闾生辉。’”
[拼音] péng bì yǒu huī
[释义] 蓬荜:蓬门荜户,简陋的房屋。使陋室增添光辉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有劳仙驾珍顾,蓬荜有辉。”
[拼音] péng yǒu máo chuán
[释义] 蓬:蓬草;牖:窗。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用茅草做椽子。指贫苦人家的住房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以妨我襟怀。”
[拼音] péng mén shēng huī
[释义] 使陋室增添光辉
[出处] 《花城》1980年第7期:“徐先生,今天真是蓬门生辉。”
[拼音] péng wū shēng huī
[释义] 蓬屋:简陋的房屋。使陋室增添光辉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6回:“家父斋僧二十余年,更不曾遇着好人,今幸圆满,四位下降,诚然是蓬屋生辉。”
[拼音] péng hù chái mén
[释义] 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出处]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住的是草舍茅庵,蓬户柴门。”
[拼音] 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ér zhí
[释义] 蓬:蓬草。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拼音] duàn gěng fēi péng
[释义] 见“断梗飘蓬”。
[出处] 宋·陆游《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
[拼音] gěng jì péng piāo
[释义] 比喻漂泊流离。梗,断梗;蓬,飞蓬。
[出处] 明·范受益《寻亲记·相逢》:“梗迹蓬飘,跋踄山川岂惮劳。”
[拼音] péng hù sāng shū
[释义] 蓬户:蓬草做的门。用蓬草编门,用桑树作门。指贫苦人家的住房
[出处]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本蓬户桑枢之人,布衣韦带之士。”
[拼音] fēi péng chéng fēng
[释义] 蓬:蓬草。指蓬草乘风飞转,飘荡不定。比喻人无坚定意志,随情势而改变。亦作“飞蓬随风”。
[出处]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拼音] péng bì shēng huī
[释义] 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拼音] kū péng duàn cǎo
[释义] 干枯、断折的蓬草。因易随风飘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姑娘离家以后,像是枯蓬断草一样,到处漂流。”
[拼音] huā ní péng xīn
[释义] 指虚有其表。
[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故举国女子,殆皆不学……而叩其女学,则花貎蓬心,瞢无所识。”
[拼音] péng lài má zhí
[释义]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学习成为好人。
[出处]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拼音] péng tóu lì chǐ
[释义] 形容头发蓬松,牙齿缺落,年高衰老的容态
[拼音] piāo péng duàn gěng
[释义] 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