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àng dàng bù jī
[释义] 放荡: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羁:约束。形容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拼音] qīng jiā dàng chǎn
[释义] 倾:倒出;荡:弄光。把全部家产都弄光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拼音] dàng rán wú cún
[释义] 。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
[出处] 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拼音] dòng dàng bù ān
[释义]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拼音] hào hào dàng dàng
[释义]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拼音] xīn dàng shén yí
[释义] 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出处] 张贤亮《青春期》:“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
[拼音] xīn dàng shén chí
[释义] 心神飘荡,不能控制自己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那是他精神生活所达到的一个高峰,至今回忆起来,还不禁心荡神驰。”
[拼音] dòng dàng bù dìng
[释义]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拼音] chuǎng dàng jiāng hú
[释义] 指奔走四方,在外谋生。
[出处]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60回:“老英雄马元章在外面闯荡江湖数十年,永远不跟绿林人搭过伴。”
[拼音] huí cháng dàng qì
[释义] 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耐人寻味。
[出处] 清 龚自珍《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拼音] fàng dàng xíng hái
[释义] 行为放纵,不拘礼节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尽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
[拼音] pò jiā dàng chǎn
[释义] 耗尽家产。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1卷:“狭乡富家,靳靳自足,一被应役,无不破家荡产。”
[拼音] dàng qì huí cháng
[释义]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拼音] dōng yóu xī dàng
[释义] 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拼音] kōng kōng dàng dàng
[释义] 形容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拼音] dàng rán yī kōng
[释义]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出处] 《宋史·杨偕传》:“且州之四面,属羌遭贼驱胁,荡然一空,止存孤垒,犹四肢尽废,首面心腹独存也。”
[拼音] diào ér làng dàng
[释义] 浪荡:放浪。形容散漫放浪
[出处] 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知道吗?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
[拼音] dōng piāo xī dàng
[释义] 指不固定,没有着落。也指无定向地漂浮
[出处] 明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买马,不想东飘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
[拼音] pò chǎn dàng yè
[释义] 见“破家荡产”。
[出处]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下卷:“成化间,吴中大水,郡守刘瑀酷虐子民,督征粮税,乡民苦楚,破产荡业,不胜拷掠。”
[拼音] pò jiā dàng yè
[释义] 见“破家荡产”。
[出处] 《元典章·刑部·禁诱略》:“必须督责补买,及供给一切诸物。因而逼临,破家荡业,无可展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