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ǎi cāo yì jié
[释义] 改、易:改变。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出处] 《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拼音] dǐ lì qīng jié
[释义] 砥砺:磨砺;清:清纯;节:节操。砥砺高尚的情操
[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虞文绣砥砺清节,耽学好古。”
[拼音] gǎi jié yì cāo
[释义]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出处] 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
[拼音] èr sān qí jié
[释义]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拼音] wǎn jié huáng huā
[释义] 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出处] 宋·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拼音] luò huā shí jié
[释义] 春末。
[出处]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
[拼音] gōng xíng jié jiǎn
[释义] 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出处] 《汉书·霍光传》:“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拼音] ruò hé fú jié
[释义] 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出处] 《孟子 离娄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拼音] jǐn shēn jié yòng
[释义] 修身饬行,节省其用。
[出处] 《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拼音] zhí dào shǒu jié
[释义] 节:节操。处事公正,遵守节操
[拼音] sàng shēn shī jié
[释义] 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出处]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拼音] wán míng quán jié
[释义] 谓名节得以保全。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若是同年生并时长,在旁边听得,阻拦拉住,不但巫娘子完名全节,就是赵尼姑也保全身躯。”
[拼音] mò jié xì xíng
[释义] 谓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出处]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
[拼音] zhì chéng gāo jié
[释义] 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出处] 《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拼音] xiū shēn lì jié
[释义] 提高自己品德修养,树立高尚节操
[出处] 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
[拼音] dōng zǔn xī jié
[释义] 谓从各方面节省。
[出处] 郭沫若《塔·万引》:“他在这样踌蹰时,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拼音] jìn tuì yǒu jié
[释义]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出处] 唐·王起《昆明池习水战赋》:“观乎作军政,临武事,进退有节,沿回趋利。”
[拼音] gāo jié mài sú
[释义] 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
[出处] 《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拼音] sān jié liǎng shòu
[释义]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
[拼音] gā cù jié shuài
[释义]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出处]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