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è sè rén děng
[释义] 色:种类;人等:人们。社会上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1回:“各色人等,务望各安本分,勿再稍事纷扰,自召虚惊。”
[拼音] gǒu mǎ shēng sè
[释义]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出处] 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拼音] guān xíng chá sè
[释义] 见“观貌察色”。
[出处] 《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观形察色,见貌之情。”
[拼音] gǔ xiāng gǔ sè
[释义] 古香:古书画散发出来的气味。古雅的色调、意趣。形容器物、书画和建筑等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邓秀梅走进大门,步步留心地察看着这座古香古色的、气派宏伟的殿宇。”
[拼音] hú xíng cài sè
[释义]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出处] 明 卢象昇《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遗,鹄形菜色,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
[拼音] jiāng tiān yī sè
[释义] 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出处]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拼音] jiàn mào biàn sè
[释义] 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那鸨儿是老积年,见貌辨色,见秦重恁般装束。”
[拼音] xià qì yí sè
[释义] 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出处] 《礼记 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拼音] wēi yán zhèng sè
[释义]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出处] 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赵汤矍而不回。”
[拼音] qiǎo lì míng sè
[释义] 见“巧立名目”。
[出处] 明·李贽《三大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
[拼音] shuǐ tiān yī sè
[释义]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拼音] shén fēi sè wǔ
[释义] 犹眉飞色舞。形容兴高采烈。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2回:“正想虔诵经文,却不知怎的心上总是七上八下,一会儿神飞色舞,一会儿肉跳心惊,对着经文一句也念不下去。”
[拼音] wú shēng wú sè
[释义] 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
[出处] 《新华月报》1965年第9期:“影片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而把它写得冷冷清清,无声无色。”
[拼音] dāng xíng běn sè
[释义] 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亦作“当行出色”。
[出处] 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禅道在妙悟,诗道亦然。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拼音] dé yì zhī sè
[释义] 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出处] 鲁迅《书信集·答有恒先生》:“血的游戏已经开头,而角色又是青年,并且有得意之色。”
[拼音] guān mào chá sè
[释义] 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出处] 《韩非子 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拼音] yīng xióng běn sè
[释义] 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
[拼音] xiǎng zhèn shī sè
[释义] 响:回声;震:响雷。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拼音] qiū sè píng fēn
[释义]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出处]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拼音] xíng yú cí sè
[释义]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出处] 《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