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义]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拼音] shēn cāo jǐng jiù
[释义] 语本《后汉书 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
[出处] 语出《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
[拼音] qīn cāo jǐng jiù
[释义] 谓亲自料理家务。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
[拼音] chǔ jiù jiāo
[释义] 指不计贫贱的交谊。
[出处] 《后汉书 吴祐传》:“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间。”
[拼音] fān kē dǎo jiù
[释义] 形容打破现成的格式
[出处] 明 唐顺之《书王龙溪致知议略》:“王老于其间又番窠倒臼,又撰出一种驭气摄灵一息一息等语,又是一场孽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