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éi fǎ zì bì
[释义] 作定自弊。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拼音] yáng yáng zì dé
[释义] 犹言洋洋得意。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拼音] zì kuì bù rú
[释义]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出处] 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拼音] zì xià ér shàng
[释义] 从下到上
[出处]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总以能教育群众、纠正错误、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
[拼音] gāo ào zì dà
[释义] 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出处]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拼音] shī xīn zì yòng
[释义] 师心:以己意为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出处] 唐 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又况不及中才,师心自用,肆于人上,以遂非拒谏,孰有不危者乎?”
[拼音] yáng yáng zì dé
[释义] 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出处] 语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拼音] zì xiāng yú ròu
[释义] 鱼肉:以人为鱼肉;比喻残杀。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出处] 《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拼音] tuò miàn zì gān
[释义] 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处] 《新唐书 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拼音] jū gōng zì ào
[释义]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拼音] jié shēn zì ài
[释义] 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出处] 《孟子 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拼音] zì yuàn zì yì
[释义]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拼音] zì shì shèn gāo
[释义]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6回:“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
[拼音] zì wǒ zuò gǔ
[释义] 由自己创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创始;创新)。指有所创新。
[出处] 《唐大诏令集 贞观五年封建功臣诏》:“自我作古,未必专依前典。”
[拼音] zì shēn nán bǎo
[释义] 自己保不住自己。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拼音] zì kuì fú rú
[释义]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邵九娘》:“妻亦心贤之,然自愧弗如,积惭成忌。”
[拼音] zì chuī zì pěng
[释义] 自我吹嘘,自己捧场。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化名新法》:“‘除了万不得已之外’,‘我希望’一个文人也不要化为‘社’,倘使只为了自吹自捧,那真是‘就近又有点卑劣了’。”
[拼音] jǔ zhǐ zì ruò
[释义]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 《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拼音] kāi hé zì rú
[释义] 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不受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打开或关闭。
[出处] 法 法布尔《蝉》:“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
[拼音] xǐ xīn zì xīn
[释义] 自新:自己改正错误。清洗邪恶的心思,改过自新。比喻彻底悔改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谢花六》:“其党康花七者,家已丰余,欲洗心自新,佯为出探官军,密以告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