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ǎn fù dōng chuáng
[释义] 旧作女婿的美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拼音] tuī xīn zhì fù
[释义] 见“推心置腹”。
[出处] 宋·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故得百万之师,如臂使指,亿兆之众,推心致腹。”
[拼音] hán bǔ gǔ fù
[释义]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出处] 庄周《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拼音] fù bèi jiā gōng
[释义] 腹背:比喻前后两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1回:“进兵潍县西境,抄入青岛背后,以便腹背夹攻。”
[拼音] tuī chéng zhì fù
[释义] 同“推心置腹”。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吾推诚置腹,何愁彼不宾服?”
[拼音] tāi sǐ fù zhōng
[释义] 比喻一件事情还在筹备阶段就夭折
[出处]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这支即将新生的部队又将面临灭顶之灾而胎死腹中了。”
[拼音] xīn fù zhī hài
[释义] 心腹:比喻要害。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患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拼音] dùn fù zhī yán
[释义] 犹言肺腑之言。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拼音] xīn fù zhòng huàn
[释义] 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出处] 《南齐书·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
[拼音] xīn fù zhī yōu
[释义] 犹心腹之疾。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69回:“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忧,后除手足之患。”
[拼音] mù xīn shí fù
[释义] 犹木人石心。
[出处]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第五卷:“而君介然,不蒙顾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拼音] xīn fù zhǎo yá
[释义] 心腹:比喻亲信;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亲信羽翼
[出处]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
[拼音] mǎn fù wén zhāng
[释义] 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出处]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拼音] fù xīn gǔ gōng
[释义] 腹心:心腹,比喻左右亲信;股肱:比喻帝王身边的得力臣子。形容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出处] 《晋书·元帝纪》:“王敦、王导、周颐、刁协并为腹心股肱。”
[拼音] hé yú fù jí
[释义] 指腹泻。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拼音] gǔ gōng xīn fù
[释义]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心腹:亲信。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拼音] yuàn qì mǎn fù
[释义] 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出处] 《后汉书 祭祀志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
[拼音] mǎn fù shī shū
[释义] 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好
[出处] 宋·陆游《梦与刘韶美夜饮乐甚》:“岸巾谈笑今谁记,满腹诗书只自愚。”
[拼音] miàn cóng fù fēi
[释义] 从:听从,顺从。表面顺从,心里反对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非。”
[拼音] fù zhōng lín jiǎ
[释义] 鳞甲:比喻人多巧诈之心。比喻居心险恶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