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á bù chū jiǎo
[释义] 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天保娘叹了口气:‘叫做陷进泥坑拔不出脚。’”
[拼音] lì dìng jiǎo gēn
[释义] 立:站。站稳脚跟。指脚踏实地地做事或立场坚定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71回:“你是个风流人儿,将来于这‘色’之一字,到要立定脚跟。”
[拼音] shǒu jiǎo gàn jìng
[释义] 喻廉洁奉公。
[出处] 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拼音] suō tóu suō jiǎo
[释义] 缩:收缩。形容畏缩、躲闪
[出处] 清·觉佛《女英雄》:“你想这样缩头缩脚,反让金人耀武扬威,还能成为个国度吗?”
[拼音] shǒu huāng jiǎo máng
[释义] 形容惊慌不安之状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说道:‘这是那里晦气!’”
[拼音] lòu mǎ jiǎo
[释义]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这一来只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拼音] bàn jiǎo shí
[释义]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出处]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至于蒋介石呢,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是人民抗战的绊脚石。”
[拼音] zhàn wěn jiǎo gēn
[释义] 指在一地站稳或指占有一席之地
[出处]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
[拼音] zhǐ shǒu huà jiǎo
[释义]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
[拼音] zhǐ shǒu huà jiǎo
[释义]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拼音] qīng shǒu qīng jiǎo
[释义]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拼音] diàn jiǎo shí
[释义] 供步行时踏脚的石头。比喻被别人借以向上爬的人或事物
[出处] 梁实秋《谈考试》:“冒冒然去应试,只是凑热闹,劳民伤财,为别人作垫脚石而已。”
[拼音] quán dǎ jiǎo tī
[释义] 用拳打,用脚踢。形容痛打。
[出处]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便拳撞脚踢,也不怕他不死。”
[拼音] lǎo shí bā jiǎo
[释义] 谨慎小心,平庸厚道的样子
[出处]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十章:“暗喜他们这软硬妙剂,对付这个老实巴脚的乡下女人,算是对上症了。”
[拼音]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释义] 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出处] 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拼音] huāng shǒu máng jiǎo
[释义] 见“慌手慌脚”。
[出处] 老舍《小坡的生日》:“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忙脚的跑出去。”
[拼音] sān jiǎo māo
[释义] 指稀奇的事情。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
[出处] 元·张鸣善《水仙子·讥时》:“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拼音] niē shǒ niē jiǎo
[释义]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
[拼音] chuī xiōng dùn jiǎo
[释义] 见“捶胸跌脚”。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何玉凤]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拼音] cuō shǒu dùn jiǎo
[释义]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4回:“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