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ī tóu gài nǎo
[释义] 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拼音] gǒu tóu shǔ nǎo
[释义] 喻奴才相。
[出处] 《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拼音] lóng gān fèng nǎo
[释义]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拼音] léng tóu dāi nǎo
[释义] 见“楞头楞脑”。
[出处] 余辰《蚕》:“我完全没有听讲,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
[拼音] léng tóu kē nǎo
[释义] 见“楞头楞脑”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十五:“打头的是小刘,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站在一边,光哆嗦,不说话。” 又《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拼音] tòng xīn bá nǎo
[释义] 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横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
[拼音] fú tóu huá nǎo
[释义] 犹言油头滑脑。形容人轻浮狡猾。
[出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座中几个人,都是浮头滑脑的,没有甚么事可记。”
[拼音] dī tóu dā nǎo
[释义] 见“低头耷脑”。
[出处] 梁斌《红旗谱》一:“老祥子大娘正点着灯做晚饭,看见朱老巩走进来,低头搭脑坐在台阶上。”
[拼音] méi tóu yǎn nǎo
[释义] 指眉眼间的神色
[出处] 宋·周紫芝《感皇恩》词:“思量也胜,看个眉头眼脑。”
[拼音] dòu zhā nǎo jīn
[释义] 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
[拼音] tù tóu zhāng nǎo
[释义] 獐:牙獐。形容人的面貌猥琐
[出处] 《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獐脑之人。”
[拼音] kū nǎo jiāo xīn
[释义] 谓竭尽心力。
[出处]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是留东同人枯脑焦心日夜经营者也。”
[拼音] xún tóu tǎo nǎo
[释义] 寻:探求。比喻寻个事情的由头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此日逐寻头讨脑,动辄便是一顿皮鞭,打得体无完肤。”
[拼音] tào tóu guǒ nǎo
[释义] 比喻很多事情纠缠在一起,分辨不清。形容十分周密不露破绽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这桩套头裹脑的事,这段含着骨头露着肉的话。”
[拼音] chǔn tóu chǔn nǎo
[释义] 神情、相貌蠢笨痴呆的样子
[拼音] tóu nǎo fā zhàng
[拼音] héng tóu héng nǎo
[释义] 显得粗暴蛮横、自以为是的冒昧行为
[拼音] dōng hōng tóu nǎo
[释义] 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拼音] tù tóu suō nǎo
[释义]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