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82个与“”相关的成语:
  • 伏首贴

    [拼音] fú shǒu tiē ěr
    [释义] 畏缩恐惧的样子。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 伏首帖

    [拼音] fú shǒu tiē ěr
    [释义] 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 股肱

    [拼音] gǔ gōng ěr mù
    [释义]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耳目:亲信。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
    [出处] 《尚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 隔窗有

    [拼音] gé chuāng yǒu ěr
    [释义] 隔着窗有人偷听。指墙外有人偷听,秘密泄漏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蝴蝶过墙,隔窗有耳,莲花瓣卸,堕地无踪。”
  • 禾头生

    [拼音] hé tóu shēng ěr
    [释义] 耳:耳状物。禾头长出牙蘖,庄稼就报废。灾年的象征
    [出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舟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 骇目

    [拼音] jīng ěr hài mù
    [释义]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 并重

    [拼音] kǒu ěr bìng zhòng
    [释义]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出处] 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 搔腮

    [拼音] zhuā ěr sāo sāi
    [释义] 见“抓耳挠腮”。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 嵬眼澒

    [拼音] wéi yǎn xiāng ěr
    [释义] “嵬”念wéi。亦作“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
    [出处]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虚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钟鼓乐。”
  • 春风

    [拼音] mǎ ěr chūn fēng
    [释义] 见“马耳东风”。
    [出处] 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 墙有

    [拼音] qiáng yǒu ěr
    [释义]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出处] 语出《诗 小雅 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管子 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 目染

    [拼音] mù rǎn ěr rú
    [释义] 见“目擩耳染”。
    [出处] 《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至于诵习书史,博览篇章,目染耳濡,课学即求心之道。”
  • 面命

    [拼音] miàn mìng ěr xùn
    [释义] 命:训诫。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要求严格
    [出处] 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评》:“而对于秦始皇,也俨然就像在面命耳训的一样。”
  • 面命

    [拼音] miàn mìng ěr tí
    [释义]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 宋 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
  • 搔腮

    [拼音] pá ěr sāo sāi
    [释义] 急切无奈貌。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序》:“我是和不是东西之流开开玩笑,要使他爬耳搔腮,热刺刺的觉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
  • 危言逆

    [拼音] wēi yán nì ěr
    [释义] 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出处] 明·李东阳《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仇。危言逆耳谁为谋?”
  • 后风生

    [拼音] ěr hòu fēng shēng
    [释义] 形容驰驱迅速
    [出处] 《梁书 曹景宗传》:“觉耳后风生,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 聋眼黑

    [拼音] ěr lóng yǎn hēi
    [释义]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出处] 清 翟灏《通俗编 身体 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 闻目览

    [拼音] ěr wén mù lǎn
    [释义]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出处] 唐 孙揆《灵应传》:“宝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
  • 目食

    [拼音] mù shí ěr shì
    [释义]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出处]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