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ǎn zài ér guī
[释义] 满:满满地;载:装载;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也作“捆载而归”或“满车而归”。
[出处] 宋 倪思《经鉏堂杂志》:“里有善干谒者,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拼音] nù mù ér shì
[释义]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拼音] bèi dào ér chí
[释义]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驰:奔跑。朝着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出处] 唐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拼音] bàn tú ér fèi
[释义] 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拼音] xiǎn ér yì jiàn
[释义] 显:明显。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出处] 宋 王安石《洪范传》:“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
[拼音] jiǔ ér jiǔ zhī
[释义]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晓便罢。”
[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释义] 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
[出处]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拼音] chéng xū ér rù
[释义] 虚:空隙。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
[出处] 宋 张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拼音] liàng lì ér xíng
[释义] 量:估量;估计;行:做;干。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拼音] píng xīn ér lùn
[释义]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六》:“而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而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
[拼音] dài jià ér gū
[释义] 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沽:卖)。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
[出处] 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金宝》:“待时而动曰待价而沽。”
[拼音] shì kě ér zhǐ
[释义]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拼音] jìng ér yuǎn zhī
[释义]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拼音] wàng fēng ér táo
[释义]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风:风声;气势。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拼音] tuō yǐng ér chū
[释义] 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会像锥子放在布袋里那样;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脱:脱露。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拼音] qǔ ér dài zhī
[释义]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拼音] sì shì ér fēi
[释义]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出处] 先秦 孔子《孟子 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
[拼音] yáng cháng ér qù
[释义] 扬长:大模大样的样子。丢下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也作“徉长而去”。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
[拼音] bì ér bù tán
[释义] 有意回避;不去谈论。
[出处] 徐迟《一九五六年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拼音] bù cí ér bié
[释义]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打招呼;就离开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辞而行”、“不告而别”。
[出处]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