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qī ér tóng
[释义] 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
[出处] 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拼音] yān rán ér xiào
[释义] 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一日,女出门,生注目之,女忽回首,嫣然而笑。”
[拼音] rì chū ér zuò,rì luò ér xī
[释义] 作:做工。太阳升起就做工,太阳下山就休息。泛指简朴单纯的生活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2章:“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
[拼音] huā ér shī shí
[释义] 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言语》:“华而失实,过莫大焉。”
[拼音] yuè yùn ér fēng
[释义] 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拼音] lián ér bù guì
[释义] 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廉而不刿,义也。”
[拼音] yǐn hèn ér sǐ
[释义] 饮:含忍。指含恨而死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他平日也常以岳少保自期,可是岳少保饮恨而死,并未能挽既倒之狂澜!”
[拼音] méi ér bù xiǔ
[释义] 没:同“殁”,死。指人的身体虽死,但其精神、业绩、文章永存人间。
[出处] 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墓志铭》:“昔子云称李元,常璩叙令伯,皆没而不朽。”
[拼音] niè ér bù zī
[释义] 见“涅而不缁”。
[出处] 明·张居正《七贤咏》序:“蝉蜕于粪溷之中,皭然涅而不淄者也。”
[拼音] xí juǎn ér táo
[释义] 指偷了全部贵重衣物逃跑。
[出处] 清·吴趼人《恨海》第九回:“过了没有几个月,这金如玉就罄其所有,席卷而逃,便把他闹穷了。”
[拼音] wàng yáng ér tàn
[释义] 见“望洋而叹”。
[出处] 明·唐顺之《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叹,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释义]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拼音] míng gǔ ér gōng
[释义] 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拼音] tóng zhōu ér jì
[释义] 济:渡水。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拼音] cháng qū ér rù
[释义] 驱:快跑;长驱:策马快跑。迅速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形容进军迅猛顺利,所向无敌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未到汉口,传说元将兀良哈歹统领精兵,长驱而入,势如破竹。”
[拼音] guǎng ér yán zhī
[释义] 一般说来
[拼音] xiào ér bù dá
[释义] 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
[出处] 唐 李白《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拼音] ní ér bù zǐ
[释义] 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
[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拼音] pín ér wú chǎn
[释义] 谓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拼音] xiāng shí ér dòng
[释义] 相时:看准时机。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