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ù ér bù shí
[释义]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拼音] shuō shuō ér yǐ
[释义] 非实质性的事物,空谈,闲谈
[出处]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但是僚友必要耻笑于我,只好说说而已的了。”
[拼音] shī ér fù dé
[释义] 失:遗失,丧失。失去而又得到
[出处] 宋·王安石《原过》:“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
[拼音] mù míng ér lái
[释义] 指仰慕名声而来
[出处] 《人民日报》1982.3.14:“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西安更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
[拼音] jí ér yán zhī
[释义] 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出处] 明 袁宏道《与仙人论性书》:“极而言之,亦是心形炼极所现之象。”
[拼音] jiá rán ér zhǐ
[释义] 戛然:像声词。声音突然停止。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满场生旦净末,同声一个曲牌,也听不来南腔北调,只觉得如出一口。唱了几套,戛然而止。”
[拼音] jù tǐ ér wēi
[释义] 具体:大体具备;微:微小。内容大体具备;但布局、规模较小些。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拼音] jìn huān ér sàn
[释义] 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命酒更酌,尽欢而散。”
[拼音] jiǎn ér yán zhī
[释义]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拼音] yú guàn ér xíng
[释义]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出处] 晋·范汪《请严诏谕庾翼还镇疏》:“而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
[拼音] xiàng jī ér xíng
[释义] 相机:观察当时情况。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决定自己的行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某当与主公同往,相机而行,自有良策。”
[拼音] kǎn kǎn ér yán
[释义]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 《论语 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拼音] kuā kuā ér tán
[释义]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拼音] kuǎn kuǎn ér tán
[释义] 款:诚恳。诚恳而从容的谈话。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又兼看着九公有个师徒分际,褚大娘子有个姐妹情肠,才得这样款款而谈。”
[拼音] wàng chén ér bài
[释义]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出处] 《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拼音] sān shí ér lì
[释义]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拼音] shēng ér zhī zhī
[释义]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拼音] wú jí ér zhōng
[释义] 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到三十六岁,忽对人说:‘玉帝命我为江涛之神,三日后,必当赴任。’至期无疾而终。”
[拼音] liàng lì ér wéi
[释义]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出处] 《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拼音] wú wéi ér zhì
[释义]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