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ái zhě wù jù
[释义] 见“来者不拒”。
[出处] 《公羊传·隐公二年》:“公令戎于潜。”汉·何休注:“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拼音] guān zhě rú dǔ
[释义] 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拼音] qí zhě shàn zhuì
[释义] 常骑马的人总难免掉下马背。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由于疏忽大意而失败
[拼音] néng zhě wéi shī
[释义]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拼音] lái zhě jū shàng
[释义]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出处] 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拼音] shàn yóu zhě nì
[释义]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
[释义] 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
[出处] 《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拼音] huì zhě bù máng
[释义]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
[拼音] huáng yī shǐ zhě
[释义] 指出使宫市的太监
[出处] 唐·白居易《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拼音] guān zhě yún jí
[释义]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出处] 《云笈七签》卷一一三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王奉仙》:“自咸通迄光启四十年间,游淮浙之宛陵,所至之处,观者云集。”
[拼音] guān zhě rú shì
[释义] 形容观看的人多。
[出处] 唐·牛僧孺《玄怪录·尼妙寂》:“元和初,泗州普光王寺有梵氏戒坛,人之为僧者必由之。四方辐辏,僧尼繁会,观者如市焉。”
[拼音] guān zhě rú duǒ
[释义] 见“观者如堵”。
[出处] 《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时琼英这段事,东京已传遍了。当日观者如垛。”
[拼音] èr zhě bì qǔ qí yī
[释义] 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拼音] zhě yě zhī hū
[释义] 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出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拼音] wàng zhàn zhě wēi
[释义] 指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同“忘战必危”。
[出处] 三国 魏 桓范《兵要》:“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拼音] guān zhě jūn jí
[释义] 麕:通“群”,成群。形容观看的人数众多
[出处] 杨复吉《梦阑琐笔·柴打鼓》:“柴皇急无措,大号,观者麕集询故,柴以实告,众以为狂,柴不得以行乞而归。”
[拼音] máng zhě dé jìng
[释义] 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拼音] guān zhě chéng dǔ
[释义] 见“观者如堵”。
[出处] 明·沈榜《宛署杂记·寺观》:“又见其紫衫衣衲、拽杖挂珠,交错燕市之衢,所在说法衍乐,观者成堵。”
[拼音] guān zhě rú zhī
[释义] 织:编织的衣物。观众像编织起来的衣物一样密。形容观看的人非常多。
[出处]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礼预教车象》:“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
[拼音] qiáng zhě fǎn jǐ
[释义] 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
[出处] 《雪涛谐史》:“乡绅此语,足令强者反己,殊为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