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í lǎo yí shào
[释义] 遗老:称前朝的旧臣;遗少:指封建时代留恋前期;思想陈腐的年轻人。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后指思想陈腐、顽固守旧的老人和年轻人。
[出处]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在正面,就是遗老遗少们所戴瓜皮小帽的缀一粒珠子或一块宝石的地方,直写着四个字道:‘一见有喜’。”
[拼音] lǎo bù xiǎo shì
[释义] 年老而不明白事理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植益内不自安”注:“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拼音] lǎo bàng zhū tāi
[释义] 指老妇人得子
[出处] 清 姚鼐《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以识异》:“金环乘穴真堪信,老蚌珠胎倍可欣。”
[拼音] tián fū yě lǎo
[释义]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出处] 《北齐书·王琳传》:“当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歔欷流泣。”
[拼音] ān lǎo huái shào
[释义]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出处]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
[拼音] cháng chún bù lǎo
[释义] 犹言长生不老。
[出处] 《醒世恒言 李道人独步云门》:“各要寻几件希奇礼物上寿,祝他个长春不老。”
[拼音] fǎn lǎo guī tóng
[释义] 见“返老还童”。
[出处] 《云笈七签》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两,即体和神清,返老归童。”
[拼音] féng táng yǐ lǎo
[释义]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出处] 唐 王维《重酬苑郎中》诗:“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拼音] fú lǎo xié ruò
[释义] 扶:挽着;携: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
[拼音] fú lǎo jiāng yòu
[释义] 扶:挽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处] 宋·陆游《董逃行》诗:“逾城散走坠空壕,扶老将幼山中号。”
[拼音] féng táng yì lǎo
[释义]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出处]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拼音] gào lǎo zài jiā
[释义]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
[拼音] guì shǎo jiàn lǎo
[释义] 见“贵壮贱老”。
[出处] 《史记·匈奴列传》:“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
[拼音] jìng lǎo cí shǎo
[释义] 见“敬老慈幼”。
[出处] 宋·陈亮《蔡元德墓碣铭》:“敬老慈少,使诡猾暴横者不得自肆,平民安之,而官事赖以省。”
[拼音] lǎo xiǔ wú néng
[释义] 老朽:衰老陈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么事情。
[出处] 郑愚《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以耽沈之利欲,役老朽之筋骸。”
[拼音] lǎo shǔ guò jiē
[释义]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拼音] lǎo ér bù sǐ
[释义]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拼音] lǎo shī xiǔ rú
[释义]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出处]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拼音] lǎo pí dāng dào
[释义] 比喻猛将镇守要塞。
[出处] 《北史·王罴传》:“罴除华州剌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
[拼音] mǎ zhuō lǎo shǔ
[释义] 比喻瞎忙乱
[出处]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马捉老鼠》:“方言‘马捉老鼠’,盖讥人粗撞不了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