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ǎ sǐ lǎo hǔ
[释义]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出处]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拼音] xú niáng bàn lǎo
[释义] 指中年妇女虽不再娇美;但尚有风韵。后泛指有风韵的妇女已过中年。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
[出处] 《南史 后妃传下 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拼音] bǎi nián dào lǎo
[释义]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只愿他过了门,两口子和和顺顺的百年到老,我就心安了。”
[拼音] lǎo diào chóng tán
[释义] 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出处] 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
[拼音] cūn fū yě lǎo
[释义] 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
[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周文襄公忱巡抚江南时,尝支驺从入田野间,与村夫野老相语,问疾苦。”
[拼音] lǎo yǒu suǒ zhōng
[释义] 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拼音] bái fà xié lǎo
[释义]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出处] 冯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
[拼音] nián lǎo tǐ ruò
[释义] 指衰老的人
[出处] 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不是说少数年老体弱的同志不可以在家里办公,但是一般的不应该这样做。”
[拼音] lǎo gǔ dǒng
[释义] 古老的或过时的东西,也指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要是老古董儿问起来呢,你就说我已回寺。”
[拼音] bǎi lǎo zī gé
[释义] 摆出自己具有基于年长的声誉或权威
[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这一点他自己说了,说是有点摆老资格。”
[拼音] lǎo jiān jù huá
[释义] 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
[拼音] hé shì lǎo
[释义] 调解人。指无原则地进行调解的人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回目:“背冤家拜烦和事老,装鬼戏催转踏谣娘。”
[拼音] fǎn lǎo huán tóng
[释义]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处] 清 翟灏《通俗编 识馀》:“《急就章》‘长乐无极老复丁’即《参同契》所云老翁复丁壮也,今变之曰反老还童。”
[拼音] nán nǚ lǎo shào
[释义] 泛指所有的人
[出处] 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黄水谣》:“麦苗肥,稻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拼音] gào lǎo huán xiāng
[释义] 年老辞职,回到家乡。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
[拼音] māo kū lǎo shǔ
[释义] 比喻假慈悲
[出处] 《说唐》第62回:“如今又不知那里杀来,又同牛鼻道人在此‘猫儿哭老鼠’,假慈悲。”
[拼音] nán nǚ lǎo yòu
[释义] 泛指所有的人
[出处] 南朝 梁 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
[拼音] qī ér lǎo xiǎo
[释义]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出处] 明 梁辰鱼《浣纱记 见王》:“你一向远出,可速与妻儿老小相聚。”
[拼音] rén lǎo zhū huáng
[释义] 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出处] 清 张贵胜《遣愁集》:“人老珠黄,春残花谢。”
[拼音] lǎo huáng lì
[释义] 比喻过时的老规矩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6章:“既然社会的变化已经成为铁的事实,那么聪敏人就不应该再抱着一本老皇历念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