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è bù róng huǎn
[释义]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拼音] qīng zhòng huǎn jí
[释义]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拼音] huǎn bù jì jí
[释义]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拼音] huǎn bīng zhī jì
[释义] 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拼音] shì huǎn zé yuán
[释义]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出处] 清 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拼音] jí mài huǎn jiù
[释义] 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故意放松一笔,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要不急脉缓受,且把邓翁的话撇开,先治他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拼音] huǎn jí qīng zhòng
[释义]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第七卷:“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拼音] huǎn jí xiāng jì
[释义] 缓:和缓,舒缓;急:危急,急迫。不论在平时还是在紧急之时都给予帮助。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朋友本来有通财之义,何况我们世交,这缓急相济,理是平常的事了。”
[拼音] jí mài huǎn shòu
[释义] 见“急脉缓灸”。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要不急脉缓受,且把邓翁的话撇开,先治他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拼音] huǎn bù dài chē
[释义] 缓:舒缓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出处] 唐·魏徴《隋书·刘炫传自赞》:“玩文史以恰神,阅鱼鸟以散虑,观省野物,登临园沼,缓步代车,无事为责。”
[拼音] jiān bù róng huǎn
[释义] 指刻不容缓
[出处] 龚振黄《青岛潮》第十章:“是否赞同,迅祈赐覆。千钧一发,间不容缓也。”
[拼音] qīng qiāo huǎn jī
[释义] 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
[出处]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21回:“且待四个宫人到,轻敲缓击试他们。”
[拼音] qīng qiú huǎn dài
[释义] 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
[出处] 《晋书 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
[拼音] huǎn bù dāng chē
[释义] 缓:慢;步:步行。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出处] 明·方孝孺《友筠轩赋》:“乃缓步以当车,复谢崇而慕闲。”
[拼音] huǎn gē màn wǔ
[释义] 缓:柔软。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拼音] pèi wéi zì huǎn
[释义] 韦:皮带。身佩熟牛皮以提醒自己要像熟牛皮那样软韧。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拼音] qīng qiú huǎn pèi
[释义] 犹言轻裘缓带。
[出处] 明·郭贞顺《上俞将军》:“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拼音] píng liú huǎn jìn
[释义] 本指船在缓流中慢慢前进。后比喻稳步前进。
[出处] 唐·白居易《泛小轮》诗:“船缓进,水平流,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幅船头。”
[拼音] huǎn pèi ér x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