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71个与“”相关的成语:
  • 摘句

    [拼音] duàn zhāng zhāi jù
    [释义] 裁断章节,取缀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出处] 唐·李商隐《唐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其疾怒急击,快利劲果,出行万里,不见其敌;高歌酣颜,入饮于朝,断章摘句,如振如生。”
  • 镂句

    [拼音] diāo zhāng lòu jù
    [释义] 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
    [出处] 唐 白居易《策林四 议文章碑碣词赋》:“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虽雕章镂句,将焉用之。”
  • 援笔成

    [拼音] yuán bǐ chéng zhāng
    [释义]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 琢句

    [拼音] kè zhāng zhuó jù
    [释义] 修饰琢磨文章的细节
    [出处] 宋 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闱。”
  • 可循

    [拼音] yǒu zhāng kě xún
    [释义] 章:章程、章法;循:遵守、依照。有章法可以依照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那里是怎么解决的,这儿也就有章可循了。”
  • 取意

    [拼音] duàn zhāng qǔ yì
    [释义] 见“断章取义”。
    [出处] 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 巨公

    [拼音] wén zhāng jù gōng
    [释义] 亦作“文章钜公”。文章大家。
    [出处] 唐·李贺《高轩过》:“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 急就

    [拼音] jí jiù zhāng
    [释义] 急就:匆促地完成。指匆促写成的文章或奏章。泛指为了应付需要急急忙忙完成的作品或工作
    [出处] 清·龚自珍《咏史》:“羽出颠倒司农印,幕府纵横急就章。”
  • 魁首

    [拼音] wén zhāng kuí shǒu
    [释义] 魁首:为首的,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写得最好,文才极高。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通晓描鸾刺绣。”
  • 七步成

    [拼音] qī bù chéng zhāng
    [释义] 同“七步成诗”。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 山斗

    [拼音] wén zhāng shān dòu
    [释义] 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出处] 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摘句寻

    [拼音] zhāi jù xún zhāng
    [释义] 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出处] 元·汤式《一枝花·赠人》套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 官样词

    [拼音] guān yàng cí zhāng
    [释义]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出处] 宋·李昂英《示几用许广文韵》:“官样词章惟典雅,心腔理义要深几。”
  • 文物

    [拼音] diǎn zhāng wén wù
    [释义]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 《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 脱口成

    [拼音] tuō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 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
    [出处] 宋·苏轼《黄州再祭文与可文》:“艺学之多,蔚如秋蒉。脱口成章,粲莫可耘。”
  • 道德文

    [拼音] dào dé wén zhāng
    [释义]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出处]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 满腹文

    [拼音] mǎn fù wén zhāng
    [释义] 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出处]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 万句

    [拼音] qiān zhāng wàn jù
    [释义] 犹千言万语。指书面文字。
    [出处] 《李卫公问对》中卷:“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臣当以此教诸将。”
  • 截句

    [拼音] duàn zhāng jié jù
    [释义]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出处] 《宋史 选举志二》:“断章截句,破坏义理。”
  • 断简

    [拼音] cán zhāng duàn jiǎn
    [释义]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
    [出处] 宋 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