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ì chī dì xiàn
[释义] 不从事生产,只知道消耗,就会连地也弄得塌陷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那钱物则有出去的,无有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拼音] lì mìng ān shēn
[释义]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拼音] miàn qiáng ér lì
[释义] 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出处] 《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拼音] wán lián nuò lì
[释义] 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拼音] qiǎo lì míng sè
[释义] 见“巧立名目”。
[出处] 明·李贽《三大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
[拼音] cè zú ér lì
[释义] 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
[拼音] chāo rán dú lì
[释义] 见“超然独处”。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拼音] chuàng jiā lì yè
[释义] 立业:建立事业。成立家庭,建立家业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我还要创家立业哩!”
[拼音] gōng chéng shì lì
[释义] 成:成功。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王传》:“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拼音] gōng chéng míng lì
[释义] 成:成功;名:名利。建立了功绩,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拼音] gé jiù lì xīn
[释义] 指革除旧的创建新的
[出处]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旧立新的单于。”
[拼音] jiàn gōng lì shì
[释义] 犹“建功立业”。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书》:“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幕之。”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拼音] lì yè ān bāng
[释义]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
[出处] 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
[拼音] zhù shū lì shuō
[释义]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拼音] lì zhuī zhī tǔ
[释义] 立锥:插锥子。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
[出处] 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
[拼音] cháng shēn yù lì
[释义] 玉立:比喻体态修美。形容女子身材苗条、肤色洁白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前一个长身玉立,浓眉大眼……,后一个丰容鬋,光彩照人。”
[拼音] dāng jiā lì jì
[释义] 指管理家务。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风流俊俏,百伶百俐,当家立纪、针指女工、双陆棋子,不消说。”
[拼音] dú lì bù qún
[释义] 独立:突出,超群;不群:卓异。比喻超群出众
[出处] 《旧唐书·韦陟传》:“陟自幼风标整峻,独立不群,安石尤爱之。”
[拼音] kāi jiē lì jí
[释义] 旧指开创基业,建立统治。
[出处] 《旧唐书·辛替否传》:“拨乱反正,开阶立极,得至理之体,设简要之方。”
[拼音] lì mù nán mén
[释义]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