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è qiè sī yǔ
[释义] 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出处]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拼音] qiè qiè sī yì
[释义] 窃窃:偷偷;私:私下;议:议论。背地里小声议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干人正在那里窃窃私议。”
[拼音] shǔ qiè gǒu tōu
[释义] 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鼠窃狗偷之徒,何足虑哉。”
[拼音] shǔ qiè gǒu dào
[释义] 窃:偷。像老鼠小量窃取;像狗钻洞偷盗。指小偷小摸。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拼音] tōu xiāng qiè yù
[释义] 指美丽的年青女性。比喻男女之间私下的爱情往来。尤指男子在外勾引妇女。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拼音] qiè wèi sù cān
[释义] 素:空;餐:吃饭,指俸禄。窃居高位,无功受禄。旧指高级官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后也用作谦词。
[出处] 《汉书·杨恽传》:“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
[拼音] qiè yù tōu xiāng
[释义] 比喻引诱妇女。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勾窃玉偷香,且将这盻行云眼睛儿打当。”
[拼音] qiè jù yào jīn
[释义] 比喻用阴谋手段占据重要的职位。
[出处]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若夫暗藏之汪精卫则招摇过市,窃据要津;匿影藏形,深入社会。”
[拼音] qiè gōu qiè guó
[释义]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拼音] qiè qiè xì yǔ
[释义] 窃窃:偷偷;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拼音] gǒu dào shǔ qiè
[释义]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出处]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拼音] gǒu tōu shǔ qiè
[释义] 同“狗盗鼠窃”。
[出处]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无赖之人也。”
[拼音] dà dào qiè guó
[释义] 窃:盗取。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拼音] kuī qiè shén qì
[释义] 神器:帝位、政权。窥伺机会,窃取帝位
[出处]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拼音] tiǎn qiè xū míng
[释义] 忝:谦词,愧;窃:窃据。空有虚名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日记》:“忝窃虚名,毫无实际,愧悔之至!”
[拼音] tān quán qiè bǐng
[释义] 柄:权力。贪图权势,窃取权力
[出处]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贪权窃柄者则曰:‘德如尧舜矣,焉用劳神!’”
[拼音] qián qiè yáng piāo
[释义] 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
[出处] 明·方孝孺《答张廷璧书》:“今天下学者靡靡焉,惟习之所同;潜窃阳剽,无所顾忌。”
[拼音] dào yù qiè gōu
[释义] 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出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