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uàn chuān jīn gǔ
[释义] 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
[出处]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今古,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
[拼音] fù huì chuān záo
[释义] 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出处] 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
[拼音] wàng yǎn jiāng chuān
[释义] 见“望眼欲穿”。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将穿,既蒙壮士厚恩完聚,得早还家为幸。”
[拼音] hù xiàn wéi chuān
[释义]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出处] 唐 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拼音] tiě yàn mó chuān
[释义] 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拼音] kě ér chuān jǐng
[释义] 比喻事先没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拼音] chuān zhuó dǎ bàn
[释义] 穿戴的服饰形式
[拼音] lǚ chuān zhǒng jué
[释义]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出处] 《庄子 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拼音] dōng chuān xī zhuàng
[释义] 同“东奔西撞”。
[出处] 《隋唐演义》第二六回:“次日进城中访察……亦不晓得那张善士住在何处,东穿西撞,但闻街谈巷语,东一堆西一簇,说某家送了几千两,某家送了几百两。”
[拼音] wàng shēng chuān záo
[释义] 妄:胡乱地。指胡乱地去穿凿附会。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世传不真,妄生穿凿,唯按此行之,乃见其验。”
[拼音] mó chuān tiě xié
[释义] 形容长途跋涉,历尽艰辛。
[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俺走天涯磨穿铁鞋,哭穷途西风洒泪,讨的个一事无成两鬓衰。”
[拼音] guàn chuān gǔ jīn
[释义] 贯穿:贯通,通达。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赵和尚》:“至于贯穿古今,精练吏事,于天下文官实为第一。”
[拼音] guàn chuān róng huì
[释义] 见“贯通融会”。
[出处] 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拼音] shān liù chuān shí
[释义] 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拼音] xué rú chuān jǐng
[释义]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学道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
[拼音] chuān zhēn zǒu xiàn
[释义] 像穿针走线活动样地表演或行动
[拼音] dòu shāo chuān yú
[释义] 筲:竹器,容十二升。斗筲:喻人气度狭小,见识浅陋。穿:穿墙。窬:翻墙。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拼音] fà zhí chuān guān
[释义] 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 《淮南子 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拼音] fà nù chuān guān
[释义] 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拼音] chuān huā nà jǐn
[释义] 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