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ōng kǒu shuō kōng huà
[释义] 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
[出处] 孙中山《说知难行易》:“你们广西有几百万人,不是几个人能够教得成的,也不是空口说空话可以算得事的。”
[拼音] mù kōng tiān xià
[释义] 比喻目中无人、狂妄或自负之甚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炀帝》:“则亿而中,为而成,心无顾恤而目空天下。”
[拼音] mǎ kōng jì běi
[释义] 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
[出处]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拼音] zuò shí shān kōng
[释义] 同“坐吃山空”。
[出处] 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常言道,坐食山空,宁出一斗,莫进一口。自从你来了,弄得我火尽油干。”
[拼音] qióng xiǎng kōng gǔ
[释义] 空谷中的行人之声。常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等。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拼音] tuō yú kōng yán
[释义]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出处] 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拼音] tuō zhī kōng yán
[释义]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出处] 汉 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 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拼音] tuō zhū kōng yán
[释义]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出处] 清·朱珪《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拼音] diàn huǒ xíng kōng
[释义] 闪电行于天空。比喻极其迅速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15章:“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
[拼音] kōng gǔ jué jīn
[释义] 古来不曾有过,今世也不会再有。指自古以来是独一无二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这人真是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
[拼音] zhē kōng bì rì
[释义] 同“遮天蔽日”。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九回:“军行腾起地中尘,遮空蔽日;马走踏翻拦路草,偃土摇风。”
[拼音] kōng shǒu tào bái láng
[释义]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出处]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都是急性子,无利不起早,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拼音] qióng lǐ kōng shě
[释义] 穷里:僻巷。指偏僻无人的地方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
[拼音] tú chén kōng wén
[释义] 陈:陈述。指只说空话,并不实行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拼音] tuán kōng bǔ yǐng
[释义] 犹言捕风捉影。
[出处]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正如痴儿抟空捕影,只堪一笑耳。”
[拼音] wàng kōng zhuō yǐng
[释义]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只凭数句之话,望空捉影,以陷臣罪。”
[拼音] rù bǎo shān ér kōng shǒu huí
[释义]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手回来。比喻虽然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毫无所得
[出处]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下卷:“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拼音] rú rù bǎo shān kōng shǒu huí
[释义]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比喻本来会有很大的收获,结果一无所获
[出处] 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正是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
[拼音] dàn kōng shuō zuǐ
[释义] 犹言唱高调说空话。
[出处] 《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莫要弹空说嘴。假如不幸我庄周死后,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
[拼音] kòng zhōng jié gòu
[释义] 结构:构造房屋。比喻凭空虚构
[出处] 《西游补》第13回:“当时用个骗法,一哄哄出,老翁那知是行者空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