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é zhé qióng yú
[释义]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天开良佐》:“失林飞鸟无投处,涸辙穷鱼转困苦。”
[拼音] wù wù qióng nián
[释义] 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
[拼音] qióng fù jí guì
[释义] 穷:极。形容非常富贵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故穷富极贵,不足以诱之焉。”
[拼音] qióng kòu wù pò
[释义] 穷寇:势穷力竭的敌人。对陷于绝境中的敌人,不要追迫太急,以防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不应有的损失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拼音] qióng bù shī yì
[释义]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出处] 《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拼音] qióng lǐ jìn xìng
[释义] 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出处] 《易·说卦》:“穷理尽兴,以至于命。”
[拼音] qióng rì luò yuè
[释义] 穷:尽。从白天到晚上不间断
[出处] 明·高攀龙《光州学正薛公以身墓志铭》:“研经订史,未尝不穷日落月。”
[拼音] qióng jí xiōng è
[释义] 穷:极。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出处] 章炳麟《为辛亥同志俱乐部纠正段祺瑞废止法统令通电》:“虽守府之身,未能穷极凶恶,而一言坏法,实能驯至乱流。”
[拼音] qióng shān pì rǎng
[释义] 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出处] 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拼音] shēn shān qióng lín
[释义]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出处] 唐·柳宗元《零都郡复乳穴记》:“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穷林,冰雪之所储,豺虎之所庐。”
[拼音] tàn běn qióng yuán
[释义] 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
[拼音] qióng nián lěi shì
[释义] 形容时间长久。
[出处]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拼音] qióng gōng jí qiǎo
[释义] 穷:极。形容十分精巧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于葛岭起建楼台亭榭,穷工极巧。”
[拼音] qióng xiōng jí nì
[释义] 逆:违背。做事凶残不合礼法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
[拼音] qióng xíng jí zhuàng
[释义] 穷:尽,极。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2回:“若是将这些牙酸肉麻的情况,写的穷形极状,未免蹈小说家的窠臼。”
[拼音] tú qióng rì mù
[释义] 犹日暮途穷。
[出处] 清黄遵宪《群公》诗:“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拼音] qióng tài jí chǐ
[释义] 穷:极;泰:骄恣;侈:奢侈。极端奢侈,尽情享受,生活荒淫腐化
[出处] 东汉·班固《西都赋》:“历十二年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
[拼音] qióng suì lěi yuè
[释义] 穷:尽。指经过很长的时间。形容连续不断,时间长久
[出处] 清·黄宗羲《前乡进士泽望黄君圹志》:“及穿剥三藏,穷岁累月,稍稍出而观今之宗师者,发露其败阙。”
[拼音] qióng sī jí xiǎng
[释义] 穷:极。形容苦苦思索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张生穷思极想,方才下得一着,小道人只随手应去。”
[拼音] qióng shén zhī huà
[释义] 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神妙,了解事物的变化
[出处] 《周易·系辞下》:“穷神知化,德之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