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í qì yǎng tǐ
[释义]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拼音] yí dōng bǔ xī
[释义] 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 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拼音] yí chuán jiù àn
[释义] 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1回:“那薛蝌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不愁不先到手。”
[拼音] yí tiān yì rì
[释义] 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出处] 《晋书 齐王冏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
[拼音] shí yí shì yì
[释义]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出处] 清 杭世骏《质疑 诸史》:“时移势易,踵事增华,亦不得独罪商君矣。”
[拼音] mò huàn qián yí
[释义] 暗中转换移易。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闹封》:“喜得男儿争气,把红颜命格,默换潜移。”
[拼音] xí sú yí xìng
[释义] 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晏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
[拼音] fēng yí sú biàn
[释义]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出处] 《周书·儒林传序》:“虽遗风盛业,不逮魏晋之辰,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美也。”
[拼音] fēng yí sú gǎi
[释义]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出处] 晋·李氏《先贤行状》:“迁济阴太守,以德让为政,风移俗改。”
[拼音] bǐng xìng nán yí
[释义] 本性难以改变。
[出处] 元 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楔子:“想他第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离凤阁近渔矶。
[拼音] yí dōng jiù xī
[释义]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 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拼音] mò zhuǎn qián yí
[释义] 暗中转换移易。
[出处] 清·冯桂芬《致李伯相书》:“然试办采办羁縻东省运道,三年后采买有效,再议进止,是亦默转潜移之一术,执事以为何如?”
[拼音] qián yí àn huà
[释义] 见“潜移默化”。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拼音] xià yú bù yí
[释义]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出处] 《论语 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拼音] fēng yí sú yì
[释义]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出处]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拼音] rì zhōng zé yí
[释义] 同“日中则昃”。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拼音] rì bù yí guǐ
[释义] 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拼音] rì zhōng zé yí,yuè mǎn zé kuī
[释义] 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拼音] shí yí sú yì
[释义] 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拼音] xí sú yí rén
[释义] 指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出处]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