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 cǎo tún liáng
[释义] 储存粮食和草料。
[出处] 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如今且收兵回营,操军炼士,积草屯粮。”
[拼音] jī xīn cuò huǒ
[释义]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出处] 《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拼音] jī dé lěi rén
[释义] 积累功德与仁义。
[出处] 《后汉书·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拼音] tún liáng jī cǎo
[释义] 储存粮食和草料。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
[拼音] duī jī chéng shān
[释义] 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
[出处]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
[拼音] jī rì lěi yuè
[释义] 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出处] 宋 无名氏《靖康要录》卷一:“若积日累月,万机之微,所失可胜言耶!”
[拼音] jī xí nán chú
[释义] 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同“积习难改”。
[出处] 郭沫若《序〈白毛女〉》:“我们早就呼喊着人民文艺的创造但积习难除,一拿起笔来,总要忸怩作态的。”
[拼音] kǔ xīn jī lǜ
[释义] 积虑:长期地或一再地思考。费尽心思长时间的思考问题。
[出处] 《清史稿·文苑传·申涵光》:“孙奇逢谓其苦心积虑,阅历深而动忍孰。”
[拼音] jī xiǎo chéng dà
[释义]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处] 《汉书 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为小恶者,如积小以成大;从微至着,为一恶以至于万恶,一一而皆有祸应。”
[拼音] tún jī jū qí
[释义] 谓把奇货储存起来,待机高价出售。
[出处] 邓子恢《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通过重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屯积居奇,贱买贵卖和充斥市场的洋货,吸吮着闽西人民的鲜血。”
[拼音] jī yōu chéng jí
[释义] 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崔发驱曳中人,诚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
[拼音] jī huǐ xiāo gǔ
[释义]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出处] 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三》:“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逐墨翟,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拼音] jī nián lěi yuè
[释义] 积年:多年;累月:连月。指经过的时间长。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后娶》:“况夫妇之义,晓夕移之;婢仆求容,助相说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拼音] cuò xīn jī lǜ
[释义] 犹言处心积虑。谓长久考虑在心。
[出处] 宋·何坦《西畴常言》:“逮迹其自为,则因循惰弛,罕克自强,措心积虑,甘心为小人,而不以为病。”
[拼音] jī shuǐ chéng yuān
[释义] 比喻积小成大。
[出处]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拼音] rì jī yuè jù
[释义] 同“日积月累”。
[出处] 《宋史·张致远传》:“使州县无妄用,归其馀于监司;监司无妄用,归其馀于朝廷;朝廷无横费,日积月聚,惟军须是虑,中兴之业可致也。”
[拼音] jī xí chéng sú
[释义] 一种做法反复多次实施就成了习俗。
[出处] 晋 申绍《上疏陈时务》:“宰相侯王,迭以侈丽相尚,风靡之化,积习成俗,卧薪之谕,未足甚焉。”
[拼音] rì lèi yuè jī
[释义] 见“日积月累”。
[出处] 《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先帝于大臣好为形迹,小过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积,以致祸败。”
[拼音] jī jīn lèi yù
[释义] 金玉堆积。形容财富很多。
[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命禄篇》:“积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拼音] jī huǐ xiāo jīn
[释义]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出处] 《文选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