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í lí huǎng hū
[释义] 模糊闪烁;分辨不清;似有若无。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银海一般的白,一半却迷离惝恍,摇曳着桐叶的黑影。”
[拼音] bān bó lù lí
[释义] 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其它颜色;显得花花搭搭的;陆离:参差不一的样子。形容颜色杂乱不一的样子。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驳陆离其上下。”
[拼音] lí jīng pàn dào
[释义] 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
[出处]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拼音] lí tí tài yuǎn
[释义] 离开主题很远,不着边际
[出处] 林徽因《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最后如果不算离题太远,我们还要具体地讲一点我们对于作者与作品的见解。”
[拼音] lí hé bēi huān
[释义]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出处] 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拼音] mào hé xīn lí
[释义]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出处] 汉 黄石公《素书 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拼音] lù lí bān bó
[释义] 形容色彩绚丽灿烂
[出处] 清 梁廷柟《曲话》第三卷:“不屑屑模文范义,通其义而肆言之,陆离斑驳,不可名状。”
[拼音] lí qí gǔ guài
[释义] 十分奇特少见
[出处] 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
[拼音] mào hé qíng lí
[释义] 指两个人表面合得来,实际上感情不合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5回:“虽克竭敬爱,而貌合情离,与从夫之义悖矣。”
[拼音] bèi xiāng lí jǐng
[释义]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出处] 见“背井离乡”。
[拼音] gǔ ròu fēn lí
[释义] 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拼音] gǔ ròu lí sàn
[释义]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出处] 《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拼音] guāng guài lù lí
[释义]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彩争胜,流漫陆离。”
[拼音] diào hǔ lí shān
[释义]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拼音] shàn lí zhí shǒu
[释义] 擅:随便,任意。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能尽守自己的职责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4回:“见面之后,不由分说,拿随太爷一把辫子,说他擅离职守,捏称回任。”
[拼音] gù tǔ nán lí
[释义]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俗话说:‘故土难离’。”
[拼音] quán bù lí shǒu
[释义] 拳:拳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勤学苦练,长期坚持
[出处]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七回:“果真拳不离手,待我歇息片时再舞。”
[拼音] qǔ bù lí kǒu
[释义] 意谓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出处] 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拼音] lí luán bié fèng
[释义] 比喻夫妻离散。
[出处] 唐 李贺《湘妃》诗:“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拼音] lí jīng pàn dào
[释义] ①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出处]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