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íng bù zì jīn
[释义] 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出处] 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拼音] lìng xíng jìn zhǐ
[释义] 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出处] 《逸周书 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拼音] ruò bù jīn fēng
[释义] 旧时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现指人体质虚弱。
[出处] 唐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拼音] rěn jùn bù jīn
[释义]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出处]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拼音] bǎi wú jìn jì
[释义] 百:一切;禁忌:忌讳。无论什么都不忌讳。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若是遇见个正经朋友,山向利与不利,穴口开与不开,选择日子,便周章的百无禁忌。”
[拼音] mén jìn sēn yán
[释义] 指政府机关门口的警卫极严密。
[出处]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林公馆门禁森严,进去不得。”
[拼音] rù guó wèn jìn
[释义] 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
[拼音] xǐ bù zì jīn
[释义]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 梁实秋《槐园梦忆》:“季淑就驻足而观,喜不自禁。”
[拼音] rù jìng wèn jìn
[释义]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拼音] jìn zhǐ lìng xíng
[释义] 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出处] 清魏源《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
[拼音] bù jīn bù yóu
[释义] 指不由自主。
[出处] 《儿妇英雄传》第十六回:“果然引动了那老头儿的满肚皮牢骚,不必等人盘问。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悬河的讲将起来。”
[拼音] jìn dǐng yī luán
[释义]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出处] 明沈鲤《序》:“嗟乎,斯亦禁鼎一脔,尝者可以知其味已。”
[拼音] jìn gōng qǐn bīng
[释义] 指止息战事。
[出处]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以禁攻寝兵为务。”
[拼音] jìn zhōng pō mù
[释义] 廉颇、李牧皆战国时赵国守边御敌之良将。唐宣宗时,党项扰河西,翰林学士毕諴上破羌条陈甚悉,帝大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于是拜諴为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諴于任内多所建树。事见《新唐书·毕諴传》。后以“禁中颇牧”比喻宫廷侍
[出处] 廉颇、李牧皆战国时赵国守边御敌之良将。唐宣宗时,党项扰河西,翰林学士毕諴上破羌条陈甚悉,帝大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于是拜諴为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諴于任内多所建树。事见《新唐书·毕諴传》。
[拼音] rù jìng wèn jìn
[释义] 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出处] 《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