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ò pò méi jié
[释义] 犹言祸在旦夕。
[出处]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至是内外之形势益急,祸迫眉睫。”
[拼音] è rěn huò yíng
[释义]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出处] 《周书 武帝纪》:“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拼音] huò jí shi yú
[释义] 犹殃及池鱼。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
[出处] 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拼音] zhí yán qǔ huò
[释义]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
[出处] 《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拼音] hèng yāng fēi huò
[释义] 横: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
[拼音] rě huò zhāo qiān
[释义]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出处] 元 关汉卿《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曲:“郑恒枉自胡来缠,空落得惹祸招愆。”
[拼音] héng huò fēi zāi
[释义] 同“横殃飞祸”。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虚脾爱使乖,也只怕粉脸香腮,引动你密意幽怀,倒做了横祸飞灾。”
[拼音] rě zāi zhāo huò
[释义]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风波,都自己惹灾招祸。”
[拼音] héng huò fēi zāi
[释义] 犹言横殃飞祸。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只为那当年认了个不良贼,送的俺一家儿横祸非灾。”
[拼音] fú wéi huò shǐ
[释义] 享福太甚就隐伏着祸端。亦作“福为祸先”。
[出处] 晋·卢谌《赠刘琨》诗:“福为祸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韩诗》:“利为用本,福为祸先。”
[拼音] fú wéi huò xiān
[释义] 指福与祸没有定数,享福太甚就隐伏着祸端。同“福为祸始”。
[出处] 晋 卢谌《赠刘琨》诗:“福为祸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韩诗》:“利为用本,福为祸先。”
[拼音] è jī huò yíng
[释义]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出处]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拼音] quán shēn yuǎn huò
[释义] 全:保全。保全自身,远离祸害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乡,你母女自去全身远祸。”
[拼音] huò zài zhāo xī
[释义] 夕:晚上;朝夕:比喻短时间。指祸患来临在即
[出处] 《旧五代史·晋书·杨光远传》:“承勋虑祸在朝夕,与诸弟同谋,杀节度判官邱涛。”
[拼音] wáng yuán huò mù
[释义]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出处]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
[拼音] huò chū bù cè
[释义] 测:估计,猜度。灾祸的产生不可揣测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圣俞》:“仁宗大怒,玉音甚厉,众恐祸出不测。”
[拼音] yán chū huò cóng
[释义]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出处] 《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拼音] huò jìn shi yú
[释义] 犹言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而受害。
[出处] 隋·卢思道《劳生论》:“淫刑以逞,祸近池鱼,耳听恶来之谗,足践龙逢之血。”
[拼音] huò fú yóu rén
[释义]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同“祸福惟人”。
[出处] 明 王錂《春芜记 反目》:“天网恢恢真可信,须知祸福由人。”
[拼音] yán chū huò suí
[释义] 见“言出祸从”。
[出处] 《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