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ēi lái hèng huò
[释义] 意外的灾祸。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谁想遭此一场飞来横祸,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难保。”
[拼音] zhāo zāi rě huò
[释义] 招引灾祸。
[出处] 清·李渔《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
[拼音] huò jié bīng lián
[释义]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处]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拼音] huò shǒu zuì kuí
[释义] 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出处]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拼音] huò shēng zhǒu yè
[释义]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拼音] miè mén zhī huò
[释义] 灭:消灭;门:家,家族。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
[出处] 《周书·王轨传》:“皇太子,国之储副,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
[拼音] shā shēn zhī huò
[释义] 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那知轻举妄动,却有杀身之祸!”
[拼音] bù cè zhī huò
[释义] 测:估计。估计不到的灾祸,多指死亡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秦始皇九年》:“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祸哉!”
[拼音] huò fú xiāng yī
[释义] 指祸与福相因而生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拼音] xiāo qiáng zhī huò
[释义]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拼音] fēi zāi hèng huò
[释义] 意外的灾祸。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4卷:“每日如此,魂不离人左右,飞灾横祸,恶鬼凶神,不能为害。”
[拼音] wú wàng zhī huò
[释义] 犹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出处] 《战国策 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晋书 戴若思传》:”自顷国遭无妄之祸,社稷有缀旒之危。“
[拼音] bì huò jiù fú
[释义] 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定分》:“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拼音] lè huò xìng zāi
[释义] 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
[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攸之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见于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
[拼音] yīn huò wéi fú
[释义] 变坏事为好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拼音] wú wàng zhī huò
[释义]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祸”。
[出处]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拼音] héng zāi fēi huò
[释义] 见“横祸飞灾”。
[出处] 徐绍武《检察长人选》:“好同志啊!我永远忘不了你!希望你坚强地安然无恙地度过这横灾飞祸之年。”
[拼音] bīng lián huò jiē
[释义]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出处] 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拼音] bì huò qiú fù
[释义] 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出处] 《后汉书 袁绍传》:“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何进)合图,事无违异。”
[拼音] huò guó wù mín
[释义]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出处]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