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ò jūn shā jiāng
[释义] ①军被破,将被杀。谓全军覆没。②攻破敌军,杀死敌将。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
[拼音] pò làn liú diū
[释义] 破烂不堪的样子。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当驾官即开了,捧出丹盘来看,果然是件破烂流丢一口钟。”
[拼音] pò tóng zhī yè
[释义] 比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
[出处] 《新唐书 李泌传》:“时李怀光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怀光。帝博问群臣,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
[拼音] pò fǔ quē zhōu
[释义]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出处]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拼音] pò zhù qiú jiān
[释义]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后以“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出处]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拼音] yī mù pò tiān
[释义] 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
[拼音] jīng shén pò dǎn
[释义] 形容极其恐惧。
[出处]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凡所书判,或是卒然,故趋事皆惊神破胆矣。”
[拼音] kuài dú pò chē
[释义] 跑得快的牛犊会把车拉翻。比喻年轻气盛的人应当懂得克制。
[出处] 《晋书·石季龙载记》:“快牛为犊子时,多能破车,汝当小忍之。”
[拼音] měi nán pò lǎo
[释义] 破:毁坏。用年轻的外宠之臣来谗毁老成人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荀息曰:‘《周书》有言:美男破老。’乃遗之美男,教之恶宫之奇。”
[拼音] pò bì huǐ zhǐ
[释义] 璧、珪:均为玉。把玉破坏掉。比喻破坏美好的东西。
[出处] 北魏·温鹏举《寒陵山寺碑》:“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
[拼音] pò jiā wéi guó
[释义] 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出处] 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拼音] pò jiān cuī gāng
[释义] 谓攻破摧毁强敌。
[出处] 汉·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拼音] pò luǎn qīng cháo
[释义] 碎裂鸟卵,倾覆鸟窠。比喻斩草除根,手段残忍。
[出处] 明·陈与郊《义犬记》第三折:“却原来分属师生,曾受深恩也。破卵倾巢太不仁。”
[拼音] pò qín jué xián
[释义]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拼音] pò jiā wáng guó
[释义]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唐 杜牧《隋苑(红霞一抹广陵春)》诗:“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
[拼音] pò yù chuí zhū
[释义] 碎美玉毁明珠。比喻能人死去
[出处] 明·袁宏道《哭临漳令王子声》:“破玉锤珠可惜人,天何言哉无知也。”
[拼音] pò jiā yù zǐ
[释义] 鬻:卖。家庭毁坏,子女出卖。指困苦到了极点
[出处] 宋·杨万里《民政上》:“上赋其民以十,则吏因以赋其百。朝廷喜其办而不知有破家鬻子之民。”
[拼音] pò jiā wēi guó
[释义] 损毁家庭危害国家
[出处] 三国·魏·钟会《母夫人张氏传》:“嫡庶相害,破家危国,古今以为鉴诚。”
[拼音] pò dǎn sàng hún
[释义] 丧魂:丧失了魂魄。形容恐惧到极点
[出处] 《太平广记·张和思》:“北齐张和思,断狱囚,无问善恶贵贱,必被枷锁杻械,困苦备极。囚徒见者,破胆丧魂,号生罗刹。”
[拼音] pò yán wēi xiào
[释义] 形容心领神会。
[出处]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