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āng lǐng jǔ bù
[释义]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拼音] guī chóng jǔ dié
[释义] 指合乎规矩法度。
[出处] 《宋史·乐志》:“晖祚无疆,规重矩叠。”
[拼音] guī tiān jǔ dì
[释义] ①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②泛指效法天地。
[出处] 《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薛综注:“谓宫室之饰,贺者像天,方者则地也。”
[拼音] zhōu guī shé jǔ
[释义] 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出处] 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拼音] zhū guī yù jǔ
[释义] 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
[出处] 清·龚自珍《瑶台第一层》词附某侍卫《王孙传》:“某王孙者,家城中,珠规玉矩,不苟言笑。”
[拼音] guī yán jǔ bù
[释义] 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拼音] guī xián jǔ shèng
[释义] 谓效法圣贤。
[出处] 宋·叶適《〈覆瓿集〉序》:“长铺广引,浩绝河汉,渠不起其辨!规贤矩圣,皎逾雪霜,渠不范其廉!”
[拼音] fāng yán jǔ xíng
[释义] 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拼音] dié jǔ chóng guī
[释义]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出处] 《三国志 蜀书 郄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拼音] guī zhòng jǔ dié
[释义] 谓合乎规矩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