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ī zú zhī zhǐ
[释义]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出处] 《周书·萧大阛传》:“况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尽。”
[拼音] mò zhī suǒ wéi
[释义]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出处] 《晋书·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
[拼音] mù zhī yǎn jiàn
[释义]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拼音] mò zhī suǒ wèi
[释义] 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出处] 《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拼音]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释义]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拼音]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
[释义] 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
[出处] 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拼音] 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释义]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拼音] zhī dì zhī tiān
[释义] 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拼音] zhī yù zhī róng
[释义] 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指受到赏识和重用的荣宠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1回:“臣子遭缝明圣之主,知遇之荣,不要说六尺之躯。”
[拼音] gào wǎng zhī lái
[释义]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出处] 《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拼音] guān guò zhī rén
[释义]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拼音] liáng zhī liáng néng
[释义]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出处]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拼音] miù tuō zhī jǐ
[释义] 谓假托为知心朋友。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打牌吃酒。”
[拼音]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释义]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拼音] hè zhī yè bàn
[释义] 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拼音] huì zǐ zhī wǒ
[释义]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
[出处]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
[拼音] zhī míng dāng shì
[释义] 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
[出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图画相次于未央宫,第一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皆有功德,知名当世。”
[拼音] jiù yǔ xīn zhī
[释义] 旧相识和新朋友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追求她的,关心她的,旧雨新知使老房子,他们家原来居住的那套四合院,电铃整天响个不停。”
[拼音] qīng báo wú zhī
[释义] 谓轻佻浮薄,没有知识。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即轻薄无知泛滥之徒,岂可见天地之心乎?”
[拼音] tóng zǐ hé zhī
[释义] 童子:小孩子。小孩子懂得什么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