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ǔ shì jiē zhī
[释义] 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拼音] kùn zhī miǎn xíng
[释义] 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拼音] mù yè wú zhī
[释义] 黑夜无人知晓。
[出处] 《后汉书 杨震传》:“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拼音] zhī wēi zhī zhāng
[释义] 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出处] 《周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拼音] zhī ēn bào dé
[释义] 受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图报答
[出处] 《群英类选·〈红蕖记·触身谐配〉》:“可怜见咱魂销尽,知恩报德情难混。”
[拼音] pín jiàn zhī zhī
[释义] 见“贫贱之交”。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拼音] pínjiànzhīzhī bùkěwàng,zāokāngzhīqī bù xiàtáng
[释义] 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拼音] qióng shén zhī huà
[释义] 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神妙,了解事物的变化
[出处] 《周易·系辞下》:“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拼音] zhī mìng lè tiān
[释义] 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拼音] zhòng suǒ gòng zhī
[释义] 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拼音] tián bù zhī kuì
[释义] 见“恬不知耻”。
[出处]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拼音] tián bù zhī xiū
[释义] 见“恬不知耻”。
[出处] 清·王韬《凇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
[拼音] wú zhī wàng shuō
[释义] 妄说:胡说。缺乏知识,随意瞎说
[出处] 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拼音] xīn dào shén zhī
[释义] 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
[拼音] xiān jué xiān zhī
[释义] 觉:明白;知:认识。指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早于一般人
[出处] 宋·陈亮《谢陈同知启》:“古心古貌,读前辈未见之书;先觉先知,得累圣不传之学。”
[拼音] yǐ yī zhī wàn
[释义]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出处] 《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拼音] zhī mìng zhī nián
[释义]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拼音] zhī mìng bù yōu
[释义] 识天命者无忧虑。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拼音] bù zhī duān ní
[释义] 端倪:头绪。不知头绪。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拼音] chá jǐ zhī rén
[释义]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