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üè zhī pí máo
[释义] 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7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
[拼音] lüè zhī yī èr
[释义] 指稍微知道一些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5回:“我同骆府虽非本家,向有亲谊,他家之事,也略知一二。”
[拼音] luò yè zhī qiū
[释义] 一看到落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了。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出处] 宋 唐庚《文录》:“仙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拼音] lěng nuǎn zì zhī
[释义]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出处] 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拼音] zhī qíng bù bào
[释义]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
[拼音] mò zhī suǒ cuò
[释义]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拼音] mí zhī suǒ cuò
[释义] 靡:无、不。措:处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出处] 晋·元帝《改元赦令》:“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
[拼音] nǐ zhī wǒ zhī
[释义] 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不能对别人说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此事你知我知,只买定了晴云、暖雪两个丫头,不许他多嘴,再有谁人漏泄?”
[拼音] quán zhī quán néng
[释义]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出处] 郭沫若《郑成功》第四章:“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无私的。”
[拼音] zhī rén zhī míng
[释义]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拼音] tiān zhī dì zhī
[释义]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出处] 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拼音] bù zhī tòng yǎng
[释义]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拼音] bù zhī lì hài
[释义]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拼音] bù zhī guì jiàn
[释义] 指不知事物的轻重与价值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4回:“你若说你和我一样,你就是不知贵贱的人了。”
[拼音] wèn yáng zhī mǎ
[释义]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拼音] zhī bái shǒu hēi
[释义]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拼音] jiàn wēi zhī méng
[释义] 微:细微。萌:发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拼音] zhī zú bù rǔ
[释义]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拼音] zhī rén lùn shì
[释义]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拼音] mí bù zhī guī
[释义] 迷:分辨不清。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
[出处] 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矛盾自相,迷不知归,以窘人者自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