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āng rú yǐ mò
[释义] 濡:沾湿;沫:唾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拼音] zì xiāng yú ròu
[释义] 鱼肉:以人为鱼肉;比喻残杀。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出处] 《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拼音] shǒu wěi xiāng yìng
[释义] 应:接应。原指作战时各部密切配合;互相接应。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拼音] xīn shǒu xiāng yìng
[释义]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出处]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拼音] hù xiāng cán shā
[释义] 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拼音] bái tóu xiāng shǒu
[释义]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拼音] 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 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拼音] bá dāo xiāng jì
[释义] 拔:抽出。拔出刀来助战,多指见义勇为
[出处] 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仍袖手旁观,英雄拔刀相济。”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
[释义]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拼音] ēn ēn xiāng bào
[释义]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拼音] gān dǎn xiāng jiàn
[释义]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
[出处]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4回:“大丈夫肝胆相见,脑袋也可以奉送。”
[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chèn
[释义] 指名声与实际一致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2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
[拼音] yáo yáo xiāng duì
[释义] 遥遥:远远地。对:对着;向着。远远的对着。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与上房虽然隔着一个院子,却与他夫人卧室遥遥相对。”
[拼音] pí xiàng zhī jiàn
[释义] 皮相:从表面上看。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
[出处] 郭沫若《序引》:“这种皮相之见,不识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
[拼音] biǎo lǐ xiāng fú
[释义] 表里:指内外;符:符合。指表里如一
[出处] 明 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惟三代之学,本诸身心,著于行事,发于文辞,表里相符,华质不爽。”
[拼音] yán xíng xiāng guǐ
[释义]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出处]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拼音] bái fà xiāng shǒu
[释义]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但小女无瑕之玉被汝点破,端期白发相守,慎毋见弃可也。”
[拼音]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释义] 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出处]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拼音]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释义]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拼音] chū yáng xiàng
[释义] 露出令人作笑的丑相,略带幽默的失态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2章:“只要有好处,我给咱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