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uāng huá duó mù
[释义] 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出处] 《醒世恒言 灌园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
[拼音] guāng huī duó mù
[释义] 夺目:耀眼。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见两旁有金山玉山二座,光辉夺目。”
[拼音] mù wú wáng fǎ
[释义]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拼音] jiàn mù guì ěr
[释义] 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出处]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拼音] zhē rén yǎn mù
[释义] 谓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你只见庵观寺院的和尚贫财好色,明蔬暗荤,遮人眼目,俺庄内须与他们不同,荤酒俱有,待人甚恕。”
[拼音] guò mù chéng sòng
[释义] 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 《宋史 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拼音] guò mù bù wàng
[释义]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
[出处] 《晋书 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拼音] ěr rú mù rǎn
[释义]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拼音] mǎn mù qī liáng
[释义] 所见的全是凄惨冷落的景象
[出处] 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拼音] tóu yūn mù xuàn
[释义] 头发昏,眼发花。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
[拼音] méi mù bù qīng
[释义] 眉目:条理。事物条理不清或文章没有条理
[出处] 《人民日报》1951.6.6:“交代不明,眉目不清,也是常见的缺点。”
[拼音] mù guāng yuǎn dà
[释义]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出处]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拼音] yǒu mù gòng jiàn
[释义] 谓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出处] 清·陈确《大学辨一·翠薄山房帖》:“《大学》纷纷言先言后,有目共见。”
[拼音] mù bù jiāo jié
[释义] 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上》:“陛下在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目不交睫,睡不解衣冠。”
[拼音] héng méi shù mù
[释义] 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带着十六七个打手,都是横眉竖目,身穿紫花布裤褂,青布抓地虎靴子,手持木棍、铁尺。”
[拼音] mù bù kuī yuán
[释义] 窥:瞥看。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几年中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
[释义]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拼音] ěr mù zhāo zhāng
[释义]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却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拼音] mù jī ěr wén
[释义]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拼音] lìng rén zhù mù
[释义] 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
[出处] 巴金《家》:“不过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