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éi liú mù luàn
[释义] 神色不宁的情状
[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空使我意沉吟,眉留目乱羞难道。”
[拼音] mù duàn lín hóng
[释义]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出处]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传信息,免他目断鳞鸿。”
[拼音] mù yǔ é shùn
[释义] 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形容处事精明狡猾。
[出处] 明·王志坚《表异录·邑里》:“目语额瞬,言市人精黠也。”
[拼音] mù yuān xīn wǎng
[释义] 犹言泪竭神伤。形容悲痛之甚。
[出处] 清·恽敬《祭张皋文文》:“四瀛茫茫,日月何遒,目眢心忳,已矣谁俦。”
[拼音] mù zhì shǒu yíng
[释义] 亲眼观察,亲手试验。
[出处] 严复《天演论·导言》:“先后间出,目治手营,穷探审论,知有生之物,始于同,终于异。”
[拼音] mù pī shǒu chāo
[释义] 披:翻阅。边读书边抄录。形容读书刻苦认真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序》:“终日明窗净几,目披手抄,诚心好之,遂忘其劳。”
[拼音] níng rán zhāng mù
[释义] 犹言吹胡瞪眼。形容暴怒。
[出处] 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曾贼知军门自至,突出欲擒之,狞髯张目,勇气百倍,直呼军门名。”
[拼音] shén yáo mù duó
[释义] 形容心神荡漾,目光被吸引。
[出处] 冰心《往事》:“我神摇目夺的凝望着:近如方院,远如天文台,以及周围的高高下下的树,都逼射得看出了红、蓝、黄的颜色。”
[拼音] wàn mù yá zì
[释义] 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拼音] xǐ méi shuā mù
[释义] 比喻清晰明白。
[出处]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此考虽简略,然提纲挈领,洗眉刷目。”
[拼音] yǒu hé miàn mù
[释义] 指没有脸见人。
[出处] 《后汉书·赵苞传》:“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而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拼音] bō kāng mǐ mù
[释义] 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
[出处] 《庄子天运》:“夫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拼音] chēn mù qiē chǐ
[释义] 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拼音] guì ér jiàn mù
[释义] 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 汉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拼音] mù rǔ ěr rǎn
[释义]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拼音] mù tù gù quǎn
[释义]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出处]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拼音] zhòng mù jù zhān
[释义]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出处]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况内地更有好处,为五方杂处,众目具瞻的上海等处所不及的;如花木的趣味,盆栽的趣味便是。”
[拼音] nù mù xiāng shì
[拼音] ěr mù bì sāi
[释义] 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拼音] mù kōng yú zǐ
[释义] 见“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