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43个与“”相关的成语:
  • 谩藏诲

    [拼音] màn cáng huì dào
    [释义] 见“谩藏诲盗”。
    [出处] 《冷眼观》第17回:“俗语说,财勿露白,要到子尴尬个时候,倒说伲是谩藏诲盗。”
  • 铃掩耳

    [拼音] dào líng yǎn ěr
    [释义]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出处] 清 伤时子《苍鹰击 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 鼠窃

    [拼音] gǒu dào shǔ qiè
    [释义]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出处]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 窃国

    [拼音] dà dào qiè guó
    [释义] 窃:盗取。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 怨主人

    [拼音] dào yuàn zhǔ rén
    [释义] 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敬慎》:“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 打家劫

    [拼音] dǎ jiā jié dào
    [释义] 劫:抢夺。指到人家里抢劫财物
    [出处] 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但凡打家劫盗,杀人夺财,都是俺两个当先。”
  • 阿世

    [拼音] ē shì dào míng
    [释义] 阿世:曲从迎合世人的欢心;盗名:窃取名誉。用欺骗的手段骗取世人的欢心来窃取个人名誉
    [出处] 清 梁启超《新民说》第18节:“才智之士,既得此以为阿世盗名之一秘钥,于是名节闲检,荡然无所复顾。”
  • 鸡啼

    [拼音] gǒu dào jī tí
    [释义] 见“狗盗鸡鸣”。
    [出处] 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函关脱离,又何须狗盗鸡啼?”
  • 安民

    [拼音] mǐ dào ān mín
    [释义] 弭:平息;安:稳定。平息盗贼,稳定民生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 惑世

    [拼音] huò shì dào míng
    [释义]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处] 汉 徐幹《中论 考伪》:“于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
  • 开门延

    [拼音] kāi mén yán dào
    [释义] 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同“开门揖盗”。
    [出处] 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所谓诱贼入内河者,谓兵炮地雷,水陆埋伏,如设阱以待虎,设罾以待鱼,必能制其死命,而后纵其入险,非开门延盗之谓也。”
  • 主守自

    [拼音] zhǔ shǒu zì dào
    [释义]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出处] 《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 偷猫

    [拼音] tōu māo dào gǒu
    [释义] 指偷窃。也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也断不肯悄悄儿的下来。”
  • 跖之物

    [拼音] dào zhí zhī wù
    [释义]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 蒋干

    [拼音] jiǎng gàn dào shū
    [释义] 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 无兄

    [拼音] wú xiōng dào sǎo
    [释义] 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后以“无兄盗嫂”指无中生有的毁谤。三国魏曹操《劐整齐风俗令》:“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
    [出处] 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
  • 犬吠之

    [拼音] quǎn fèi zhī dào
    [释义] 指穿窬之盗;小偷。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 狐鸣狗

    [拼音] hú míng gǒu dào
    [释义] 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
    [出处] 《旧唐书·郑畋传》:“畋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与义士忠臣,共剪狐鸣狗盗。”
  • 食致饱

    [拼音] dào shí zhì bǎo
    [释义]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 玉窃钩

    [拼音] dào yù qiè gōu
    [释义] 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出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