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ài guān dìng lùn
[释义] 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出处] 明 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
[拼音] guān gài rú shì
[释义] 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五章:“有力官绅‘视为利薮,群思攘夺……门前冠盖如市’。”
[拼音] gài guān shì dìng
[释义] 犹盖棺论定。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出处] 明 冯惟敏《耍孩儿 骷髅诉冤》曲:“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
[拼音] pī tóu gài nǎo
[释义] 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拼音] xióng cái gài shì
[释义] 盖:压倒。杰出的才能压倒一切。比喻才能高超,无与伦比
[拼音] bù tiān gài dì
[释义] 形容数量极多,散布面极广。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八:“雪越下越紧,布天盖地,一片茫茫。”又第二部二六:“胜仗是不小,俘虏布天盖地,搁火车拉呀。”
[拼音] gài dì ér lái
[释义] 盖:遮盖,掩盖。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形容来势迅猛浩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拼音] gài bù yóu jǐ
[释义] 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出处] 元·无名氏《谢金吾》:“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拼音] zhē dì gài tiān
[释义] 同“遮天盖地”。
[出处] 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拼音] gōng gài tiān dì
[释义] 盖:胜过。功绩胜过天下所有人。形容功劳极大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拼音] pū tiān gài dì
[释义]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出处] 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拼音] qì gài shān hé
[释义] 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出处] 《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怎当得一个是气冲牛斗,一个是气盖山河。”
[拼音] pī tiān gài dì
[释义] 划破天空,笼罩着大地,形容声势浩大
[拼音] wén zhāng gài shì
[释义] 盖世:超过世人。指文章好得无与伦比,谁都赶不上。
[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苏琼善词》:“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性情风流。”
[拼音] bào yī lù gài
[释义] 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形容奔波劳碌。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拼音] hán gài qián kūn
[释义] 佛教语。原指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出处] 《五灯会元 云门偃禅师法嗣 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
[拼音] guān gài wǎng lái
[释义] 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指官吏们经常来往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4回:“长安城中,乃冠盖往来之地。”
[拼音] qīng gài rú gù
[释义] 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
[出处] 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拼音] jīn guāng gài dì
[释义] 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何垠注:“金光盖地,出梵书。此借喻钱神之道术也。”
[拼音] hán gài gàn kūn
[释义] 佛教语。《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原谓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