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īng hóng zào bái
[释义] 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拼音] bù fēn zào bái
[释义]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出处]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拼音] zào bái bù fēn
[释义]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出处] 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拼音] fàn fū zào lì
[释义] 泛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出处] 王古鲁《本书的介绍》:“金的所以腰斩《水浒》修改《水浒》,为的是不愿‘贩夫皂隶都看’。”
[拼音] féi zào pāo
[释义] 指肥皂水吹起的气泡。比喻一触即破的事物或经不起推敲的东西
[出处] 钱钟书《围城》:“承那王主任笔下吹嘘,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拼音] niú jì tóng zào
[释义] 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升之小畜》:“牛骥同槽,郭氏以亡。”
[拼音] bù wèn zào bái
[释义]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 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拼音] rǎn lán niè zǎo
[释义] 指胡乱涂抹。涅,染;皂,黑色。
[出处]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中》:“姚司马者,寄居汾州……经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灯挫针,染蓝涅皂,未尝暂息,然莫见其所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