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ǎi nián hǎo shì
[释义] 指婚姻喜事。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我与你姐姐百年好事,千金重担只在此两件上面了!万望龙香姐竭力周全,讨个回音则个。”
[拼音] bǎi jiā zhū zǐ
[释义] 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橦人士》:“自五经四部、百家诸子、伎艺算计、卜数医术。”
[拼音] bǎi huì hán yīng
[释义] 卉:草的总称;英:花。指各种鲜花同时盛开,万紫千红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拼音] biàn tài běi chū
[释义]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出处] 《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拼音] qiān sī bǎi lǜ
[释义] 虑:思考。形容反复思考
[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1回:“我正思量白小姐,千思百虑再无计策,不想今日有这等的好机会送将来,可谓天从人愿。”
[拼音] jīng shǐ bǎi jiā
[释义] 经: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家:诸子百家之学。指各方面的学问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那诗书是本等,就是经史百家,也多涉猎过的。”
[拼音] bǎi wú yī néng
[释义] 什么都不会做。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拼音] bǎi èr shān chuān
[释义]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出处] 《全元散曲 新水令》:“随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点金星瑞云里现。”
[拼音] bǎi guǐ zhòng mèi
[释义] 各种妖魔鬼怪。
[出处] 《后汉书 方术传下 解奴辜》:“章帝时有寿光侯者,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
[拼音] bǎi nián zhī yuē
[释义] 即婚约。
[出处] 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拼音]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
[释义]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出处] 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拼音] bǎi shì bù yì
[释义] 千秋万代永不改变。
[出处] 《汉书 邹阳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拼音] bǎi suì zhī méng
[释义] 同“百年之约”。即婚约。
[出处] 清 李渔《意中缘 先订》:“他要与小娘子订百岁之盟,不知可肯相许。”
[拼音] bǎi zhì bǎi xiào
[释义] 效:效果,功用。形容医术高明,效果很好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
[拼音] bǎi bài bù zhé
[释义] 折:屈服。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百败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
[拼音] chéng yī jǐng bǎi
[释义]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出处] 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拼音] bǎi tīng bù yàn
[释义] 形容乐曲或歌曲好听,使人听多少遍也不厌烦
[拼音] bǎi niǎo cháo fèng
[释义]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处]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拼音] bǎi yè xiāo tiáo
[释义] 萧条:冷落、凋敝。指各行各业都很冷落、不兴旺。形容社会的衰败。
[出处]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
[拼音] qiān huí bǎi zhuǎn
[释义] 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
[出处] 元 范居中《秋思》:“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