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é mén bǎi kǒu
[释义] 指全家所有人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岐传》:“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拼音] míng chuí bǎi shì
[释义] 垂:流传下去。好名声流传后代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拼音] zhèng jīng bā bǎi
[释义]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出处] 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拼音] qiān fēng bǎi zhàng
[释义] 形容山峦重迭。
[出处] 宋·陆游《晚泊》:“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拼音] qiān zāi bǎi nán
[释义] 多灾多难。
[出处] 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这个记忆已很值得好好保存起来,作这千灾百难人生的慰藉。”
[拼音] qiān suí bǎi shùn
[释义] 随:追随;顺:顺从。形容完全顺随别人,别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出处] 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欲要见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随百顺。”
[拼音] rén wú yǒu qiān rì hǎo,huā wú yǒu bǎi rì hóng
[释义] 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出处] 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想人生百岁翁,似花飞一阵风,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拼音] bǎi dài wén zōng
[释义]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出处] 《晋书 陆机陆云传论》:“远超枚(枚乘)马(司马相如),高蹑王(王粲)刘(刘桢),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拼音] bǎi bǎo wàn huò
[释义] 指大量珍宝财物。
[出处] 清 龚自珍《尊隐》:“天下法宗礼,族归心,鬼归祀,大川归道,百宝万货,人功精英,不翼而飞,府于京师。”
[拼音] bǎi shì yī rén
[释义] 指极难得的人才。
[出处] 宋 苏轼《祭司马君实文》:“百世一人,千载一时,惟时与人,鲜偶常奇。”
[拼音] bǎi lǐ yì xí
[释义] 异:不相同;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风俗习惯就不同
[出处]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拼音] yǐ yī fèng bǎi
[释义]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浮侈》:“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拼音] huí cháng bǎi zhuǎn
[释义] 见“回肠九转”。
[出处] 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三场:“思既往想将来回肠百转,大丈夫处乱世,要力任艰难。”
[拼音] jīng jīn bǎi liàn
[释义] 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精金成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
[拼音] qiān chuāng bǎi yí
[释义] 犹千疮百孔。
[出处] 刘先煌《飞翔吧,上海机床厂》:“‘中农公司’留下的是千疮百痍的烂摊子。”
[拼音] shā yī lì bǎi
[释义] 见“杀一砺百”。
[出处] 《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拼音] wèn shí dào bǎi
[释义] 犹言问一答十。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只是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
[拼音] bǎi huā shēng rì
[释义] 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出处] 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拼音] chuǎn é bǎi chū
[释义] 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拼音] nán miàn bǎi chéng
[释义] 旧时比喻尊贵富有。也比喻藏书很多。
[出处] 《魏书 逸士传 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