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āo bù kě dēng
[释义] 登:升,上。高得不能到达。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出处] 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拼音] bù dēng dà yǎ
[释义]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
[出处] 见“不登大雅之堂”。
[拼音] dēng gāo bì fù
[释义] 登高:登上高处,指身临其境。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文体,此借指创造。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后多用来表示人有担任国家要职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赋”。
[出处]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拼音] wǔ zǐ dēng kē
[释义]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出处] 《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拼音] shè hǎi dēng shān
[释义] 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出处] 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拼音] zào jí dēng fēng
[释义] 登峰造极。喻达到极点。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极登峰的,也会变生不测;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拼音] dēng gāo lǚ wēi
[释义] 比喻诚惶诚恐。
[出处] 《淮南子 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拼音] lǎn pèi dēng chē
[释义] 揽辔:掌握马缰绳。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
[出处] 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出使》:“先自京师,而访豺狼,然后揽辔登车,以清天下。”
[拼音] kuǐ lěi dēng chǎng
[释义] 傀儡:木偶戏中的木头人。比喻受人操纵的人上台执政
[出处] 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亲日派大资产阶级早日彻底投降日本,准备傀儡登场。”
[拼音] dēng fēng xiàn zhèn
[释义]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拼音] píng dì dēng yún
[释义] 见“平地青云”。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拼音] rù gé dēng tán
[释义] 犹命相拜将。谓荣任高官显爵。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列公,你只看他这点遭际,我觉得比入阁登坛金闺紫诰还胜几分。”
[拼音] xuá rú dēng shān
[释义] 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出处] 三国 魏 徐干《中论 上 治学》:“夫听黄钟声,然后知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
[拼音] hóng bù lēng dēng
[释义] 令人生厌的红色
[拼音] nián gǔ bù dēng
[释义] 年谷:一牛收获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
[出处] 《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
[拼音] dēng gāo qù tī
[释义]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出处] 《孙子 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拼音] dēng fēng lǚ rèn
[释义] 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出处] 《后汉书 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拼音] rú dé chūn tái
[释义]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出处] 《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拼音] dēng shān zhì lǐng
[释义]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拼音] lóng duàn zhī dēng
[释义]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