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í tuán mò shì
[释义]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微君言,疑团莫释!”
[拼音] mǎn dù yí tuán
[释义] 疑团: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拼音] tóu zhù zhī yí
[释义]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疑:疑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拼音] wú yōng zhì yí
[释义]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4章:“无庸置疑,处在他眼下的地位,这种被别人关怀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拼音] wú yōng zhì yí
[释义] 毋庸:不必。不必怀疑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七章:“胜利仍操我手,这是毋庸置疑的。”
[拼音] wú róng zhì yí
[释义] 不会错,毫无疑问
[拼音] chí yí bù dìng
[释义] 犹言迟疑不决。
[出处] 《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唐·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
[拼音] dōng cāi xī yí
[释义] 谓胡乱猜疑。
[出处] 沙汀《柳永慧》:“当我正在东猜西疑的时候,拖拉机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拼音] zhì yí wèn nàn
[释义]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出处] 清 徐枋《与曾青藜书》:“此既古人之所有取,亦友朋质疑问难之一乐也。”
[拼音] hú yí bù dìng
[释义]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臣为将军决一死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
[拼音] zì xìn bù yí
[释义] 相信自己,绝不怀疑。
[出处]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拼音] yí shì wú gōng
[释义]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出处]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拼音] yí yún mǎn fù
[释义] 心中充满了疑惑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那时我就怀疑:晚上行军,怎么可以打灯笼呢?自己疑云满腹,莫测玄奥。”
[拼音] chí yí bù duàn
[释义] 犹言迟疑不决。
[出处] 唐 韩愈《沦淮西事宜状》:“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拼音] yí nán zá zhèng
[释义] 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症。比喻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出处] 鲁迅《二心集 风马牛》:“然而那下面的一个名词,却不写尚可,一写倒成了疑难杂症。”
[拼音] xià chóng yí bīng
[释义]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出处] 语出《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拼音] hú yí wèi jué
[释义]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 《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过横楼西,适有两巷相联,莫知何者可达,狐疑未决。”
[拼音] hú yí bù duàn
[释义]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拼音] hú yí yóu yù
[释义] 狐疑:狐狸多疑,因指犹疑不决;犹豫:迟疑不定。迟疑不决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拼音] láng gù hú yí
[释义] 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出处] 孙中山《布告全国同胞书》:“行事或虎头鼠尾,而存心复狼顾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