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òu liú bù jìn
[释义] 逗留:停滞不前。停顿不前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而祁连知虏在前,逗留不进。”
[拼音] xià tà liú bīn
[释义] 下榻:住宿。泛指留宾客住宿
[出处] 南朝·梁·沈约《和谢宣城》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
[拼音] zì liú dì
[释义] 在实行农业集体化以后留给农民个人经营的少量土地。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间
[出处]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5)社员的自留地应有多少;(6)社员的成份问题;等等。”
[拼音] liú lián wàng fǎn
[释义] 指喜欢一个地方或环境或伴随情况而延缓启程,舍不得离去
[出处] 《南史·刘纡传》:“每游山泽,辄留连忘返。”
[拼音] liú fāng qiān gǔ
[释义] 一个人在历史上享有声望或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要做几件别古绝今之事,也好留芳千古。”
[拼音] qīng shǐ liú míng
[释义]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 元 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拼音] liú fāng bǎi shì
[释义] 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拼音] piàn wǎ bù liú
[释义] 同“片瓦无存”。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那婆子被蒋家打得个片瓦不留,婆子安身不牢,也搬在隔县去了。”
[拼音] nǚ dà bù zhòng liú
[释义] 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拼音] tóu xiá liú bīn
[释义]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投辖:丢掉辖。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拼音] nǚ dà nán liú
[释义] 谓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不能留在家里。
[出处] 元·关汉卿《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夫人你得休便休,也不索出乖弄丑,自古来女大难留。”
[拼音] liú zhōng bù fā
[释义]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武后临朝,心中郁闷,曾三上封章,劝其谨守妇道,迎主还朝,武后俱留中不发。”
[拼音] liú zhōng bù xià
[释义]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拼音] xuán tà liú bīn
[释义] 榻:狭长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悬起的床放下来,留客人住下。比喻对客人以礼相待,格外尊敬。
[出处] 《后汉书 徐稚传》:“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拼音] liú zhōng bù chū
[释义]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出处] 唐·元稹《唐穆宗文惠皇帝戒励风俗德音文》:“留中不出之请,益发其阴私;公论不容之词,实生于朋党。”
[拼音] hóng zhǎo liú ní
[释义] 同“鸿爪雪泥”。
[出处] 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间,余寓居此巷。”
[拼音] liú wěi bā
[释义] 比喻事情没有干完,还有问题
[拼音] mí liú mò luàn
[释义] 心神不定的样子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拼音] tíng liú zhǎng zhì
[释义] 指事情耽搁久了,就会想出主意来。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91回:“常言道'停留长智'。那妖精倘或今晚不睡,把师父害了,却如之何?”
[拼音] àn wú liú dú
[释义] 案:狭长的桌子;牍:公文。桌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及时
[出处] 清 朱彝尊《商丘宋氏家乘》序:“一十七年,国奢示之以俭,事烦行之以简,月要岁会,久而案无留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