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án zhū fǎn bì
[释义] 宝物失而复得。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若非耿耿包卿一腔忠赤,焉得有还珠返璧之期。”
[拼音] ké zhū tuò yù
[释义]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
[出处] 林学衡《新猛近稍习词章》诗:“俪白妃青从检点,咳珠唾玉定纷纶。”
[拼音] pēn tuò chéng zhū
[释义] 唾:唾沫。咳嗽出来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拼音] pāo zhū gǔn yù
[释义] 抛:抛掷。形容眼泪如同珠玉般滚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拼音] wǔ xīng lián zhū
[释义] 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颗行星出现在同一方向,被认为是祥瑞兆头
[出处]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八月朔旦,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登极之日,久阴忽霁,八表镜清。”
[拼音] ōu zhū jǐn yàn
[释义]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出处] 唐·高彦休《唐阙史·韦进士见亡妓》:“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珠槿艳,不必多怀。”
[拼音] pōu bàng dé zhū
[释义] 见“剖蚌求珠”。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
[拼音] máng yǎn wú zhū
[释义] 珠:眼珠。瞎了眼,没有眼珠子。比喻视而不见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东厢记·传情惹恨》:“多因我盲眼无珠,怎识他笔端藏意。”
[拼音] pōu bàng qiú zhū
[释义] 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出处] 《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拼音] èr lóng xì zhū
[释义]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拼音] wǔ dòu lián zhū
[释义] 五窦:唐代窦氏五兄弟。指人兄弟都善作文
[出处] 《新唐书·窦群传》:“兄常、牟、弟痒、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
[拼音] zhū líng jǐn càn
[释义] 谓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语本《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出处] 语本《 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拼音] fēi zhū jiàn yù
[释义] 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拼音] zhū yuán yù jié
[释义] 比喻诗文圆熟明洁。
[出处] 明·宋濂《送天渊禅师濬公还四明序》:“因征其近制数篇读之,皆珠圆玉洁而法度谨严。”
[拼音] pēn zhū tǔ yù
[释义] 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拼音] míng zhū shēng bàng
[释义] 比喻出色的父亲生出出色的儿子
[出处] 《三辅决录》:“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拼音] míng zhū àn jiàn
[释义] 按:用手抚着。一方奉送夜光珠,另一方却手持宝剑。比喻由于误会以敌意回报对方
[出处] 清·朱之瑜《德始堂记》:“今与贤之相知也新,而又语言不能通,不当有明珠按剑之举;万一他时复有晤期,更当掀髯抵掌,援古引今,目征其必然也。”
[拼音] fēi yíng chuí zhū
[释义] 垂:挂下。眼前像有群蝇飞动,串珠垂挂。比喻眼睛昏花
[出处] 《旧唐书·白居易传》:“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
[拼音] mǎn fù zhū jī
[释义] 形容人富于文才
[出处] 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宋·吴处厚《表箱杂记》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拼音] mù ruò xuán zhū
[释义]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出处] 《汉书 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